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每一个传销者都有上线(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吸引我跳槽的那个单位是一个新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待遇不错,还有晋升空间。每天朝九晚五,日子过得挺滋润。我当时在市场开发部,因为工作需要,可以在公司所在市内到处跑,这倒是很符合我喜欢走南闯北的性格,所以工作起来很卖力。随着职务的调动,我进入了公司办公室任行政秘书。说是行政秘书,但我干的活比谁都杂,日常公文的撰写、办公用品的采购、领导发票的报销、出入车辆的调度、外人来访的接待(招待上级视察可不是我有资格干的活)、等等不一而足。每天处理的都是这些繁杂琐碎的事情,这让一直渴望风起云涌的我倍感失落。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公司的财务总监还总是叫我换饮用水。顶头上司办公室主任曾教导我说,办公室是公司的枢纽部门,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要注意平衡其他各部门的权益的关系,但我想,虽然财务总监贵为公司副职领导,却并不分管我,凭什么我要给他换水?他手底下的财务人员有七八号人,兵强马壮的,而且都在身边,随口叫一下就可以了,何必叫我呢?何况从我的办公室到他的办公室还有一段距离?难道就因为公司内部网络不要钱,每次换水时就可以打个手机给我,说“这里没有水了,过来换一下”,口气不容置疑,没有回旋的余地,即使我说手头上有点事情要稍等一下也不行,就好像我是他的奴隶?换完水不要说“谢谢”两个字,就连哼哈一声都没有,就好比我是一个机器人,只知道干活,不需要别人的客气?
按理说帮公司副职领导换水,做得好还可以拍拍马屁,应该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但我却做得很愤慨。愤慨归愤慨,但每次给总监换完水,还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要知道,刚进公司时就有人告诉我,在这个公司里谁都可以得罪,就是财务总监不能得罪。考虑到总监换水的频繁程度,我就开始思索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总监?想到自己还要继续干着这种不明不白的活,而且还得不到承认,就让我感到更加郁闷,以前的迷惘又重新浮出水面: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一生就要这样过去吗?
面对如此沉重的问题,相信许多人都没有仔细地想过,自己这辈子到底要干什么?要的到底是什么?按照王小波的说法,就要确定一个“一生的主题”。虽然在求学期间,我就知道自己这辈子的主题是: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对于怎么实现,我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上面写了这么多,看起来都与传销无关,但实际大有关联。如果还在家乡呆着,我就不可能那么快接触到A公司,因为地处偏僻;如果不是进入一个效益比较高的公司,我就不可能那么快加入A公司,因为没有经济能力;如果就这样安逸于这样工作的稳定,我也不会去参加A公司;一系列的事情罗列在一起,促成了我以后的传销经历。
就在我非常郁闷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唯风。每一个传销者都有上线,我的上线就是唯风。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传销制度被两个天才学者发明以后,第一个传销者的上线是谁?就好像达芬奇问教皇的问题一样,上帝有肚脐眼吗?结果,教皇半天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里面实际隐含了一个两难命题:如果有,那么是谁哺育了他,换句话说,他的母亲是谁?《圣经》中的上帝是全能的,怎么可能还有比他还伟大的人呢?如果没有,按照《圣经》的说法,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人是有肚脐眼的,那么这就前后矛盾,《圣经》就有伪造的嫌疑。如果现在把“谁是第一个传销者”这样的问题去问那些传销里面的高阶领导,估计他们也不会比教皇聪明。
在说到唯风之前,我必须先说说那个未参加雅利传销的老乡――剑青。
他和我同一天坐同一辆车到学校报到。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们那届的中考状元。他之所以能够拿第一,是因为他学习很努力,他的勤奋令所有认识他的人佩服不已。他的成绩永远一流,以致于在毕业前夕填写《毕业推荐表》的时候竟然跑来问我,为了避免成绩太好而引起求职单位的怀疑,要把成绩篡改多少才合适。当别人都在想方设法给求职单位一个好印象,把成绩像统计数据方向靠拢的时候,他这么做明显是一个逆反的行为。对于这件事情,按照热力学的观点来说,是一个熵减现象,因此令我印象深刻。
毕业后,他和我一起参加了事业单位的考试,住在同一间客房。身经百战的他几乎没有把那场考试放在眼里,就在次日要面临出校门第一次重大考试的夜晚,还有兴趣看天上的星星。推开窗户,一些厚实的云像锅巴一样贴在夜空,看不到几颗星。我们闻到了异味的空气,就开始讨论空气污染问题。
如果当时能够知道以后我们将要走上不同的道路,相信两人都不会轻松。也许是造化弄人,剑青考完试后身体不适,我赶紧把他送进了医院。结果,他没有考上,就去外面打工了。次年他应家里的要求,又回来考了一次,但还是没考上。事后他说再也不考了,条条道路通罗马,不一定非得走事业单位这条独木桥。
但他后来在外面一直都不很顺利。他第一年外出打工的时候,我就跟他强调过,绝对不能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去做工人,即使在外面跑业务,也比呆在工厂强。因为在流水线上,你就是做机械重复性的工作,连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谈什么发展的空间了。
也许是因为机遇不好的原因,他在工厂呆了半年后,就转行去做了业务,将他在学校永远一流的成绩遗忘在日常奔波里。再后来,他轻信同学南下深圳,到了目的地后才知道遇上了传销。因为有过我的劝告,所以及时抽身。最后就留在深圳发展。从呆工厂到跑业务,再从跑业务到呆工厂,辗转反侧几经波折,至今还在工厂里面做家具设计人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