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主要人物表(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李开复博士
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的创造者、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首任院长、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他在计算机语音识别领域的开拓性贡献,被美国《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他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然后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李博士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在1988年击败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名噪一时。
张亚勤博士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院长、首席科学家、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因特网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时,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他12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5岁成为美国四大研究中心之一、被誉为“世界电子技术的摇篮”的桑纳福公司多媒体实验室的总监,30岁的时候便拥有几十项国际专利,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
张宏江博士
世界多媒体研究领域里公认的先驱、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毕业于中国郑州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获丹麦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由于在视频和图像内容的分析、演示、检索和浏览研究方面开拓性贡献,而享有很高声誉。他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资深会员,出版了三本学术专著、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及专著章节,并拥有30余项美国专利和申请。他还是五家国际专业杂志的副主编以及几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理事会成员、1999年ACM多媒体会议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和2001年第二届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亚太区多媒体国际会议主席。
沈向洋博士
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领域中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项目主任。他13岁进入南京工学院,后获香港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曾是微软美国研究院成像技术组研究员。拥有15项专利,并曾在世界级国际会议发表30余篇论文。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照片转换成虚拟实境的研究。现在负责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机器人、图像设计和虚拟环境模型设计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许峰雄博士
“深蓝之父”、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绰号:CB ——“疯狂的鸟”。他和同伴在1997年研制出大型计算机“深蓝”,拉开电脑与人脑的“世纪之战”,以“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而告终,轰动全世界。他在198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89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
张益肇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院长技术助理,“海归派”之一。主要从事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5年获博士学位。他是用于电信系统的自然语言界面研究领域的先驱,同时还主持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日语语音识别系统。他在麻省理工的林肯实验室开发出新的语音识别算法,在通用电气公司的研发中心开展了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他已在国际著名的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是多项专利的拥有者。
郭百宁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海归派”之一。主要从事网络环境中的图形及各种交互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他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他主要研究项目包括XBOX网络游戏,大型在线游戏,高真实感建模和绘制技术。加盟微软研究院前,他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硅谷总部的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还曾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著名院校任教,并担任过法国高等电子通讯学院和美国普里斯顿大学访问教授。他在国际著名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并拥有十余项技术专利。
王坚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数字笔”的发明者。中国媒体说他是“最有想象力的中国人”,美国媒体说他“是比尔·盖茨的技术顾问”。他于199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心理系并获该校工学博士学位。曾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浙江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主持完成了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六三计划、国家各部委以及与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合作的项目。现在负责包括人-机交互作用、多通道用户界面及人类认知等方面的研究。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