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为什么会招人烦?(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刚才去买东西,”她哀哀地唠叨着:“我想买点厨房用的帘子。我等了足足十分钟才有店员来招呼我。他们其实一点也不忙,有的来回瞎逛,有的聚在墙角那里聊闲天。他们当然不会理我了,觉得我不是有钱人,不值得一看。我去哪个店都一样。最近几年我都遭了什么罪呀--还有身体,也完了!我的家庭医生都说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的肠道全坏了,鬼天气搞得我骨头疼。您肯定我们家里人一定会照顾我吧,算了吧,我去哪里也不会去他们那里找安慰。”
想要闷死我们的听众,谈话的主题还可以千变万化。
他们不停地说啊,说啊,既有口若悬河的女孩,也有强壮的男人。他们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舞台的中央。观众的反应是一个大的、长长的哈欠,恨不能休克,直到这场摧残过去。
这些大闷人的问题是,他不知道他自己招人烦,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没有人成心想要招人烦。这些大闷人看自己,还以为自己是Party的灵魂,活泼的美人儿,传播信息的使者呢,戴着诸如此类的高帽。你和我,往恐怖一点想,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大闷人,自己还一点也不知道。
幸运的是,只要我们留心,总有一些迹象和征兆会提示我们,是时候闭嘴了,听众已经烦了。
一个迹象就是:听众僵硬的笑容和呆滞的眼神。我们在讲关于小威利的趣闻时,注意到听话的人,好像越来越像僵尸,最好别再说往下说了。当然,这给了他一个机会活过来,把他孙子跟牧师的对话,一五一十地重复给我们听,但是,我们还是做对了。
另一个迹象就是:偷偷摸摸地看手表。如果他还使劲地摇那块表,拿到耳边听它还走不走,那你更不用怀疑是时候闭嘴了。咒语已经解开了,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做公开讲话的人,对这种手表测验特别敏感,或者是应该特别敏感才对。
游离的眼神也是一种提示,提示我们谈话应该停止。在忙乱的鸡尾酒会上,我们抓到一个倒霉蛋儿,温柔地把他拉到角落里,用密不透风的谈话把他困在那,他惟一的求生工具就是他的眼睛,他用哀求的眼神,向来往走过的哥们求助。一般很少成功,因为没人愿意同这个小囚徒交换位置,不是他们帮不了他。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应该有点慈悲心,立即停止谈话,放了人家。
某些爱找碴子的人可能会问:烦人和成熟心智、精神健康或是精神有问题,有没有什么关系。可能有这种事,比如某人过着不错的日子,爱老婆孩子,有百万身家,也不偷税漏税,但他是个十足的大闷人。可能有,决不是一定有。因为,烦人,意味着他缺乏智慧,没有想象力,对别人的感受不敏感。而这些,正是塑造健康人格,从别人那里收获积极回应必不可少的品德。
招人烦的人,既不了解自己、不爱自己,也不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的基本需要,更别提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了。因此,在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也不懂得对方的基本需要。为了补偿内在的空虚,他加倍关注琐事,关注事情的无关紧要的那方面,把这些东西不合比例地放大。他的交情像他的精神一样的乏味。他一点也没趣——飘在社会里,没有坚实的锚地,没有可以参照的固定坐标,他就是这样一个悲剧式的现代人。
招人烦,仅仅是病态人格的一个症状,他的个性停止发展,静止不动了。
个性成熟、健康发展的人,有能力宣讲任何事,决不会让听众感到烦闷,因为他赋予他的想法以深刻的意义。同样的话题,大闷人讲起来,可能既闷又没生气;但他讲起来就不同,通过他的话,这个题目变得鲜活起来,因他而闪耀着光辉。
大闷人,也许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最大的陷阱,因为大闷人是太可怕了,如果我们不小心,自己就变过去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