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并非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它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事实上将一切未能完成任务的解释,均定义为“借口”,它强调管理者有权力拒绝听任何解释,也就是拒绝听任何借口。只要是没有完全任务,那么,你就是不认真的,你就是没有尽力的,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员工。至于实际情况是什么,不是管理者需要关心的。
借口≠理由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借口和理由的定义是这样的,借口:非正常的或者假托的理由;理由: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者那样做的道理。但是,《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从一开始就混淆视听,偷换概念,把所有的理由都并入借口的范畴。
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写道:“它(没有任何借口)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准则。”
在我看来,这段话不仅充满了逻辑混乱,而且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与无法完成时提供一个理由并不矛盾,而这被称为“合理的原因”。事实上,“合理的原因”不是借口,借口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只能是理由、原因。如果不顾客观情况,不顾领导者的命令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只是盲目去做,包括以让企业付出沉重的牺牲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还算得上“完美的执行能力”吗?还算得上“负责敬业”吗?服从与诚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却被此书作者武断地混为一谈。
绝对的服从只等于愚忠,这甚至恰恰表现了一种不诚实。如果看到这个任务不可能完成,却不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只是一味服从,这能算诚实吗?所以,“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与所谓的“核心”是不能划等号的。至于说这一理论“提升企业凝聚力”,更是鬼话。企业的凝聚力是要靠共同的价值观,相互尊重,相互给予,重视员工的价值来实现的。
“没有任何借口”强调的是一种霸权思维,一种管理者至高无上的不平等意识,只能用来驯服奴才,唬住弱者,让真正有能力的员工暂时收敛锋芒随时等待跳槽,必然的结果是离心离德,企业涣散,何谈凝聚力呢?
至于说到这一理念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准则”,则要看是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是各种各样的,你要的是专制的、霸权的、一言堂的、人人自危的、敢怒不敢言的企业文化,还是要开明的、乐观的、人人快乐、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
所以,仅仅由上面这段话,就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患,怀疑此书作者,完全不懂管理,也不懂企业经营。总之一句话,提出对某一任务的反对或未完成的理由不是提出借口,也不等于自我辩解,而很可能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我的一位朋友的老总,便将这本书发给了每个员工。这位老总平时确实体现着“没有任何借口”的管理风格,包括开除员工的时候。许多员工勤勤恳恳工作了很多年,被开除的时候要一个解释,即为什么被开除。这位老总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没有理由。说你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这种管理风格导致的结果如何呢?朋友的同事们摄于老总的淫威或沉默不语,或学着拍马屁,人心涣散,时刻想着跳槽,公司业绩更是一落千丈。
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即使每个管理者布置的每项任务都是合理的,但重要的一点是,不是每项任务在任何时候和任何背景下都是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够完成每项任务的。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企业的成长需要客观环境呢?一个企业的管理同样不是关上门管理,而是与企业的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强调完成任务的条件和环境往往是重要的。每个人想做的就一定能够做成,这听起来是一个多么荒唐的逻辑,却奇怪地成为了某些人信奉的准则。
对于员工来讲,每个员工都是有差异的,都是有所长也有所短的,如果运用好了,这正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但如果不顾员工的个体差异,一味地认为没有完成任务就是找借口,只能将优势变为劣势,从而导致人才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实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