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一个断送企业前途的管理理念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那么,或许你听说过这样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那么,你一定在心里想过对员工说——“没有任何借口”。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又是一个企业管理者,但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者根本没有想过用这种观点来训诫员工,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很理智,因为你不会被这么荒唐的思想所左右,不会因为向员工灌输“没有任何借口”而断送了企业的前途,或在背地里遭到骂名。
这本被很多企业老板奉若经典甚至是救命稻草的“管理圣经”之所以走红,正是应和了某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他们把这本书成捆儿成袋儿地买回去,发放到每一位员工的手里,让他们悉心研读,并以此书所倡导的精神为准绳,试图对员工进行彻底的精神征服。
在这个越来越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年代,当强调管理中人性的声音,强调对员工尊重的声音在企业管理业崭露头脚的时候,这样一本书及其所倡导的理念仍然能受到如此追捧,当然有着它深刻的文化根源。
蔓延中的“精神扼杀”
早在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资产阶级作为新生力量,很自然就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概念的综合体,并从人的存在本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其间的起因则在于反对神学院和封建制度对个性的长期束缚。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理念——没有任何借口,其昭彰出来的人性束缚、尊严泯灭和精神扼杀,再一次卷土重来,并且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精神被扼杀是当今企业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接受“无条件服从”为中心的毒性教条的人,面临一个最大的悲剧就是:苟且偷生地活着,没有激情,缺乏创造力,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被慢慢地剥夺了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情绪、个人的感受,以及个人宝贵的潜能,最后完成了自我异化的过程,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工具。也许,这正是某些老板们所追求的结果。
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被“没有任何借口”、“绝对服从”、“马上照办”所扼杀的灵魂吧!
1. 纳粹德国在顷刻之间就能使博学儒雅的教师、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艺术家、思考正义与永恒的哲学家,纷纷放下书本,走下神圣殿堂,开始对手无寸铁的同类进行惨无人道的灭绝。
2. 二战结束之后,战败的日本军人为了表达对天皇的效忠,纷纷剖腹自杀,以谢皇恩。
3. 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各国的恐怖主义,不也是因为他们能够训练出绝对服从权威的恐怖分子吗?
但无可辩驳的结果却是,他们不可能因此而获得任何成功。日本和德国能成为二战的元凶,也许跟这两个民族都崇尚权威,美化服从的传统有关。国民从小就开始被灌输绝对服从的意识,不允许有任何违抗命令的意识存在,违背命令是可耻的,是会遭受惩罚的。这些毒性教条在战争中扼杀的是无辜的生命,那么,在企业中扼杀的则是创造力的心灵。
再让我们来看看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它是如何教你扼杀员工的创造力的吧。
“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去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一位西点上校讲得更为精彩:“我们不过是枪里的一颗子弹——是他们发射我们。对上司已做了决定的事情,就要坚决服从,努力执行,决不表现自己的小聪明。”
“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
“因为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同时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署抗令而行。”
你肯定看出来了,这些貌似公允的说法是多么地滑稽可笑:上司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拥有如此无边的法力?难道上司永远就是对的吗?难道上司真的不需要下属替他出谋划策吗?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总应该算是基本的常识吧?为什么在老板的思维里根本就找不到呢?再者说,上司的命令就一定永远有效吗?就一定能代表组织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吗?
我想,这本书的作者很难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我也不想否认管理者在市场和竞争的巨大压力之下产生的心理交瘁。管理者试图通过彻底改造广大员工的思想,对他们实行完全的身心控制来对抗市场的压力和竞争,但结果能完成其初衷和目的吗?后果也许正好适得其反,因为书中所宣扬的令管理者们舒服的理念——“绝对服从”、“立即执行”、“保证完成任务”,会大大压抑员工的活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扼杀企业的创造力、激情、士气和底线绩效。
任何理智之士都不难看出,在“人身依附”关系早已消逝了的当代社会中,管理者一厢情愿地强调“绝对服从”、“效忠”、“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管理方式是一种多么不合时宜的选择呀。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