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阿土仔的选择(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社团
无论是锻炼能力,还是证明能力,还是为了在简历上面增加内容,学生社团的经历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首先,在过简历的时候,无论是公司的HR,还是ChinaHR的筛选,president和vice president等都是他们在主动寻找的key words,像P&G的网申甚至“明目张胆”地问你当过多少次vice president or above。其次,在公司面试的时候,常常会问到: 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你的领导力(或者是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以及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或者最大的成就是什么。社团的经历可以让你有很多备选的素材。假设你是面试官,一个应聘者大学最大的成就是四年政治课都在90分以上,另一个应聘者分别帮三个社团拉到过2万元的赞助,你会觉得哪个例子更震撼?最后,在社团中锻炼的组织能力等也是公司很欣赏的,毕竟工作之后不再是纯粹的学习,更多的是实施。
而我觉得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尤其是考虑毕业之后转行的学生来说,社团经历还有着另一层面的意义,那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得不承认,北大的许多很有价值的机会和活动中,理工科学生的参与比例比较低。而且原因往往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课程重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这些机会和活动。加入社团和通过社团结交朋友,就好比是在一个全封闭的铁屋里开了一扇窗户,这样你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而不是仅仅 “在铁屋中呐喊”。
我之所以那么推崇社团活动,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大的受益者。我很多很好的、对我帮助很大的朋友都是在社团认识的,而在社团的经历对我求职的帮助也很大。可以这么说,是AIESEC, SICA和BFA把我送进了宝洁的实习。在宝洁严格的面试过程中,我就是通过不断地列举我在这三个社团中的活动而成功地过关斩将的。而宝洁的实习又是最终让专业和成绩都很普通的我进入咨询业的一个关键的催化剂。
§朋友圈子
我一直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有很多很要好的朋友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狠狠”地帮了我。这里面有不少是我的师兄师姐,但基本上都不是我们专业的。比如,两个99级化学系的师兄,一个去了宝洁,一个去了Bain,是他们让我知道: 原来并不是学这个专业就必须要继续做这个专业。他们的出现,可以说是我现在走这条路的起点。
如果你认识了一个你觉得会改变你生活的朋友,一定要敢于不断地、虚心和低调地向他(她)请教,而不是把他(她)的名片放在你的名片夹里。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在很偶然的场合或机会下认识的,但是我就再也没有“给他们机会从我的生活中溜走”。
§双学位
我和大多数选修经济学双学位的学生可能有些不一样,因为我几乎是把这个当成我的第一学位来学了。而且这个双学位对我而言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让我在应聘咨询公司的时候看上去“正常”一点,而更多的是颠覆了我思考问题的方法: 从传统的理科解题的演绎法,到更实证的先作假设再论证的purposeoriented solution。有段时间,就感觉是在经受洗脑。直到现在,我还成天听着SARS期间周其仁老师讲《新制度经济学》的上课录音,并时不时温习当时学的Accounting和Corporate Finance的内容。
从CCER的经济学双学位,你可以得到的远不止一张双学位的文凭。
§宝洁的实习
在这个实习之前,我从没想象过我可以在两个月时间之内接手和完成一个很大的商业项目以及学会那么多的东西。这个实习于我,就好比菠菜于大力水手,唯一的区别是,这个实习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终身的。
宝洁的实习和许多公司的实习甚至是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实习很不一样的一点,就是实习生会被看成和full time一样地位的职员,压根就不会被指派做端茶倒水或者翻译等杂活。每个实习生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老板,一个时常关心你的buddy,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以及很好的住宿条件。我当时实习的部门是市场研究部(CMK)。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商业中的数据分析,marketing framework,市场调研方法和技巧,consumer model,memo writing等等各种知识,更体会到了解消费者心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让我肯定了这条道路是适合我的,以及我适合在怎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工作,而这,成为了我最后从几家咨询公司中选择Monitor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