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情定GE(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邹润磊 男
北大物理学院02级研究生
毕业去向: 通用电气公司医疗集团
求职特色: 给自己的定位准确,突出独特优势,回避劣势
拿起笔的时候,我真有点不知从何写起。我找工作的经历,比起其他同学来说好像简单很多。我没有参加过招聘会,也没有漫天撒简历的经历和一次一次的面试。找工作的确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经受很多考验的事情,可是我研三上学期中还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自己课题相关的实验当中,回想一下也算是饱受煎熬了。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我的本科是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学与核技术专业读的。也许很多人听到这个专业都会觉得很恐怖,因为和“核”有关。说实话我也觉得是,不过倒不是因为什么危险性、放射性,而是因为课程实在是太理论化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工科性质的实验性的专业,而不喜欢天天搞理论研究。本科的我表现平平,在强手如林的北大没有出人头地,不过还好,也没有掉队。大三的时候还曾经有一小段时间幻想自己能出国求学,也跟随潮流去考了GRE,成绩很惭愧,也就打消了出国的念头。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为自己定下保研的目标,就开始集中精力打听我们系的专业设置、每个导师的情况。我不喜欢太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喜欢脱离实际生活太远的研究方向,最后,作出了一个我现在都觉得十分正确的决定,就是选择了我现在的专业——医学物理和影像工程。它把物理学应用到医学领域,同时还是一个需要计算机、医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交叉学科,而且,它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很多可以拿到医院里面直接为病人服务。从我被导师接纳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我的专业,喜欢上了我的研究方向。说到这里不得不感谢我的导师,是他在物理系开拓出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研究领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一般的物理专业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必要的压力是上进的动力。我不是很刻苦的人,研一的生活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当时一个很好的朋友问我: 你现在会做什么?你将来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无语了。是啊,回头看看,研一就是在并不紧张的专业课与游戏之间浪费掉了,上研之前我曾经立志要学精的英语和VC编程,一点进展都没有,自己的课题也还在拖着。转眼间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而我还一无所成。一想到自己真正做课题的时间可能只剩下一年了,就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也把游戏和懒惰压出了我的生活。是该努力了!
和一般研究生不同的是,我的课题是无法在北大的实验室完成的,所需的设备和实验条件都只有在医院的影像科里才有。我们实验室和北京某家医院的影像科有联合申请的课题,于是我就被导师派到了那家医院进行学习和研究。而我在医院里的这段类似实习的经历,虽然很辛苦,但是教会了我很多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也成为我进入GE的契机。直到现在我都很庆幸,能够有幸抓住导师给我的这个机会。
当时的日子真的很辛苦。坐公交车来往于宿舍与医院之间,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还要忍受冬天的寒冷和夏日的酷暑。而且,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周围都是不熟悉的人,每天都会有很孤独的感觉。想想在实验室工作的同学们,觉得他们真的比我幸福。那家医院的影像科里面的设备就是GE(通用电气公司)的,而我的工作则是编写一个比较底层的源代码。当时的情况是,没有足够的资料,因为有些东西涉及公司比较核心的技术细节;没有人能够指导我,因为除了GE的人,没人懂这些枯燥的代码。我该怎么办?
很多工作是无法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完成的,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懂得如何去求助于别人。在医院里实习的过程,不仅使我学到了技术上的东西,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应该主动地与别人沟通,不可能每个人开始都会对你很热情,都会无条件地帮助你。但是,应该让别人了解你,应该主动地去为别人做事,这样,别人才会把你当朋友,才会帮助你。在医院里,我经常主动帮医生们做一些简单但琐碎的事情,也会一有问题就向他们虚心地请教。虽然他们不能对课题进展提供直接的帮助,但是,通过他们的指点,我能学到很多相关的临床知识,对自己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和那里的医生最后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在医院里再也没有孤独的感觉了。同时,我还抓住一切机会,在GE的技术专家来医院的时候,向他们问我遇到的所有问题。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我对GE的设备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GE的人有了比较景仰的感觉。当时,我就把GE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