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年后的光景(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这次的面试流程是,人力介绍项目,我们自我介绍,正反方分别讨论辩题,自由辩论,等结果,开始下一轮面试。我所在的组是正方,在讨论辩题时我细细地分解了一下辩题,提出了几个关键点,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了团队分工。之后10分钟自由辩论,限时一次发言20秒,而且一方发言之后,下一次发言机会必须让给另一方。我总共就说了两次话,第一次补充论证了我们的观点,第二次举了一个公交车的小例子辩驳对方。等结果的时候,对方组的一个兄弟说我一直微笑着,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成功。
个人觉得在群面中,一定要注重细节,比如神态语言等方面就需要特别在意,争取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都有价值,这样才能在大家都想表现、现场乱哄哄的情况下,让面试官眼前一亮。另外特别要注意与面试官的眼神交流,懂得聆听,更要懂得清楚表达自己、打动别人;始终要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对自我要把持有度。
拿到下一轮面试通知时,我很高兴,这是我记忆中除了高一时班级辩论赛之外的第二次辩论。在与面试官转移到另一间小办公室的途中,我与她攀谈起来,和她讲了我最近看到的一个实习招聘,并且表达了对他们正在做的业务的兴趣。坐定后,面官主要考察我的性格,尤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且当场挑战了我一把,我也机灵化解。
二面之后,是一个多月的等待,三面是由上海总部电话面试的,两个面试官,一个做业务的和一个人力,在电话另一头面了我40分钟。这次谈得很细致,比如我以前的相关经验,到一个新地方怎么开展业务,我做过的最失败的学生活动,从中得到的教训,还有我soft skills里面比较弱的地方,以及假如进入公司,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等。这个面试我准备了两天,提问环节我充分表现出了自己对销售工作的理解和对公司文化、公司特点的认同。
很多人一谈起销售,总是先想到吃吃喝喝,正好像很多人想到投行咨询,都会觉得是一个光鲜体面的工作。假如说投行咨询是专业人士的最优选择,那么对立志做商人的学生来说,我相信销售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成功的销售,必然具备较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他热情,是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他必须了解产品、熟悉市场,要给客户带来切实的利益和帮助。他是灵活的,他更是执著坚定的,决不会轻易被打倒。这种超乎一般人的执著,多是来自于对成就感的坚定追求。
据我所知,大部分销售面试有群面环节。我个人觉得群面中体现的个人特质是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当然,一定的经验积累有助于在这种面试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在一对一的面试中,我也不赞成过分修饰自己,只有当想清楚了要去做销售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怎样表现自己身上的相关特质。我曾经做过一个公司的性格测试,分别是从第一印象、进一步发展关系建立信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帮助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角度来考察是否合适做销售。我建议对销售感兴趣的同学去做做类似的测试。当然对于要从事销售工作的同学来说,面试成功仅仅是职业成功的第一步,只有那些能够承受压力并且实现销售目标的人,才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说爱你不容易——国企
除了兴趣禀赋,我找工作特别看重两个因素,一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能力的提升,另一个是应聘岗位在资源控制上是否有优势。在国企里面,某些关键性岗位往往既能实现对自己的锻炼和挑战,又比外企掌控了更多的资源,所以也成为我的优先考虑对象。
2月份的时候,我认为会有一批这样的机会在年后出现。可惜,他们要么是要求北京户口,要么是没看上我的简历。国企筛选简历的标准与外企有诸多不同。最好按照传统格式和内容项目制作应聘国企的简历,哈佛模板的简历要么被他们认为表述过于简略,要么被认为没有把重要的个人信息披露出来,如政治面貌和专业课程等。在这方面我没有太多的心得,因为年后外企的招聘比我想象的多,所以我的重点一直在那边。
国企面试也更喜欢采用多对一的形式,我在面试上海一家中央级国企的时候,先后进了三个面试房间。第一个房间有6个面试官,主要考察我的英语。等我英语自我介绍完之后,他们就问我为什么不去外企。第二个房间有3个面试官,考察性格,问我性格方面的缺陷。第三个房间是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一起面试我,假如我没有数错的话应该是9个面试官。他们问我想做什么工作,对于想做的工作有什么优势。人多的时候我更从容了,当说起自己的专业是“万金油”时,把面试官全逗笑了。
相较而言,国企是粗线条地考察人。他们更看重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一般情况下希望候选人性格中庸一点好(当然各个公司也有所不同,现在国企也日益进取)。
关于求职的一些絮叨
年后的工作机会不像年前那么集中,大公司的机会都是零星分布的,而且在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随意,两次面试之间的时间跨度常常在一个月以上。公司有时候为了节省招聘成本,会随时对招聘进程进行调整,比如本来通知的月底面试,结果公司改变决定,只要某专业的学生。年后求职,学生通常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陷入难以抉择之中。我相信,一颗坚强的心对年后成功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我统计了一下,自己年后的面试次数不下30次。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知名公司之外,我还参加了金融行业规模不等的一些公司的面试。有一句话说得好,“大公司看文化,中型公司看行业,小公司看老板”,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在一个合适的小公司里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非常不错的。我的经验说明,只要大学四年没有荒废,只要有一些值得一说的经历,年后完全可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