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挑战心智权限(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创业与守业
对丁健和他的伙伴们来说,回到中国,面对国内的形势,还真是不太适应。他告戒自己:一定要扎实,不能因为什么热或原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同环境下要做不同的事,环境不可COPY。“要创业,就必须准备承受风险和艰辛。在创业中,只有有危机感,只有觉得四处都是陷阱的人才会成功。”
丁健他们开始寻找风险投资。“企业的成功靠的不是投机,而是投资。仅仅带来钱,没意思。”他们选择风险投资商的标准是:必须能给亚信带来管理上、国际声誉上以及技术上的价值。“只有不停地告诉投资者,是你在中国这个环境里,你是中国这个领域里最好的,你能做最好的决策,他才会对你有兴趣。”1997年底,华平、中创、富达三家风险投资共1800万美元如期进入亚信,占30%的股份;1999年8月,又得到Intel投资2000万美元。事实证明,这些风险投资基金为亚信带来了宝贵资源。几年来,他们先后设计并承建了100多个计算机网络工程,取得良好效益。作为首席技术官,丁健劳苦功高。
1999年,丁健接替田溯宁成为亚信的CEO。“当我接手这个公司的时候,主要目的是保持公司文化的连续性,并不真正接手做管理。”当时,很多人对他能否胜任、能否守得住业持怀疑态度。
“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成功因素,知道缺少什么成功因素,缺少的要努力弥补。管理层永远处于痛苦的状态,从没有满足过,不停地责备自己,怎么管不好这个企业?”这位加州大学信息专业硕士生兼加利福尼亚HASS商学院的EMB在技术方面颇有些本事,并因喜欢研究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具有把技术与商业相融合的战略思维,但他承认对管理确实缺乏经验。“在美国见过好的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没有经验,只能摸爬滚打。”
丁健坚持认为,公司一把手的任何一个弱点在公司里都会很快被折射出来。他有一句看起来非常自大、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话:“CEO身上不能有弱点。”他说:“如果你不懂,你就会干涉,一旦有错误,你也没法判断。”这使他尽力在财务、公关、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修炼,他不要求很强,但一定要及格。亚信的投资关系代理--奥美国际公关的投资关系总监雷莉说,在亚信上市前,丁健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华尔街、媒体和投资人。
丁健这种对自己、对高层职员的略显苛刻的要求,正暗示了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他把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因为制度靠人制定也靠人来执行,制度可以让公司少犯错误,而人才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丁健现在奉行三个用人标准:专业能力、敬业和战略性眼光,他甚至很在意自己的雇员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
走扩张之路
2000年3月3日,丁健领导的亚信在Nasdaq上市,以24美元/每股的价格发行了500万股,当日股价以99·56美元收盘,涨幅达到314%,共筹集资金1·2亿美元,引起了业界内外极大的震动。
丁健计划从纵横两个方向拓展市场:国内,从电信领域向金融、能源、交通及政府等多领域蔓延,主要采取并购方式;同时介主国际市场。亚信2002年的主要收入仍来自电信,除了固网,它会打入移动网络。虽然中国的核心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和吉通都已经是亚信的客户,显然这块市场还做得很薄,在巨大的空间值得深挖。
丁健分析2002年中国的电信市场,得如如下结论:
1、网络软件在电信市场需求增大,原因是以前软件投入相比硬件实在太少,硬件的投入日益降低,软件投入在大幅提长;
2、客户对软件投入观念发生变化,纠正了原先错误的投入方法。电信客户在多采用小公司的软件,它们的低质量使企业无未能适应大容量环境。“电信人每年在话单上因软件造成错误丢失的费用,可以用来买10个高质量、高档次软件,他们开始认识到要投资买好软件。”
3、软件的价值越来越得到承认,一是使用价值,一是软件的知识产权价值。“他们终于想通为什么国外软件卖得那么贵了。”然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因特网系统集成商及网络软件提供商,亚信在该领域的中国市场上已经难逢对手,它目前拥有60%--80%的市场份额,那些对手公司现正面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麻烦。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保持公司增长率并刺激投资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丁健决定扩张业务版图的首要原因,
丁健感觉到未来几年中国在IT服务业上的需要会很大,不同的领域都有IT的需要,包括他看重的金融、能源等行业。“不同的领域我都有自己的专注点。不过通过原始积累时代的方式,让公司自己亲力亲为开辟新市场是不能迅速收获成绩的”,因此,丁健决定采取并购的策略,并购将是重要的战略之一。他希望在亚信700人的规模上,再增加200-500人。这意味着整合和保证公司持续良好的运作将成为丁健面临的新一轮挑战。他必须尽量减少磨擦。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