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技术差距不能拉得太大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4年,随着诺基亚等国际厂商在渠道调整后卷土重来,GPRS、MMS、彩屏、拍照、3G等手机新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
在研究了国产手机做法的基础上,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内的国外手机厂商普遍采取渠道下沉,并对一些大的专卖店采取直供手机的方式进行营销。原来一些小的经销商想代理诺基亚的手机,但苦于没有门路,现在的情况是诺基亚主动找上门去,还提供一定的销售返点,经销商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样一来,国产厂商渐觉吃力。国产手机刚刚跟上,就再一次被甩在了后头。
2004年5月。波导与西门子签订合约,西门子将全面支持波导采用其手机平台,而西门子将通过波导在中国的3万家店铺经销网络销售其手机,同时双方还约定两家企业的合作将在其他电子产品和其他领域开展,尤其是在国际市场有选择地合作。
2004年6月20日晚,波导与西门子的战略联盟正式宣告启动。根据协议,数万部西门子手机将进驻波导的8000余家零售店。同时,西门子公司与波导股份将进行技术共享,并利用各自在国内、国际的销售网络分销双方的手机。
为此,波导对与西门子的合作设计得很长远。首先是渠道上的合作,然后是合资成立研发中心,最后成立合资公司。
这桩不牢固的、甚至有些一厢情愿的交易透露了以下信息:
1、波导希望西门子所拥有的GSM专利能帮助它进入欧美市场,从而避免其它厂家特别是诺基亚对波导手机征收专利费用。同时,还想利用西门子的海外销售网络。
2、西门子在中国市场得到波导的销售渠道支持。
3、波导在技术上跟欧美厂家相差仍然很远,所以波导在跟西门子合作以后,只是比国内其他厂家在技术上更领先一些,但最多能达到中国台湾、韩国的技术水平。
4、波导认为与西门子的合作最重要的意义是先走出去,而且仅限于走到欧美市场去,第二才是技术提升和促进销售的问题。
5、西门子不会把最核心的技术出让给波导,仅仅是提供开发平台而已。
6、在未来5~10年内,波导没有能力对西门子构成威胁。
7、国产手机制造企业包括波导,在产业配套这样真正、至关重要的国内战略合作方面,做得很差,干了五六年,还没有像样的突破,可能和嫌贫爱富,目光短浅有关。比如,波导明明知道,价格稍微高一点的手机外壳国内都做不了。手机是一个体现综合实力的产品,它不光体现在对芯片等核心技术的要求上,对加工工艺和材料的要求也是如此。中国企业目前只能利用中国的国情,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和国外品牌竞争,而这同样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竞争优势。可是,我们不知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什么意义深远的工作,眼睛只盯着外国人有什么用?靠和外国人的不平等交易,还不如靠穷兄弟携手打天下。
中国市场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GSM技术已相当成熟,产业分工细化。大量三星、LG的手机技术人员自立门户专门开发设计方案。不要研发、有钱就敢做手机。如果不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地布局未来,在下一轮的大宗产品浪潮到来之前,所有和外国品牌技术差距拉得过大的企业,都要被击垮,甚至血本无归。为什么?因为这时候,资金已经投下去了,车没法刹住了。
所以说,即使是打时间差,也不能总吃老本,在技术上要着力赶超,技术差距不能拉得太大,否则赶超起来就费劲了。
在技术差距拉得太大的亏我们是吃过的。2004年洋品牌大举反攻,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受挫,原因是从2G到2.5G升级上面,我们遭遇了一个技术断层,技术差距拉得太大了。
国产手机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也打出了技术牌,他们认识到如果再不在技术上发力,就有可能被洋品牌搞垮。
用什么技术路子和洋品牌进行下一轮竞争呢?夏新提出的一套办法是有价值的。
夏新在市场受挫时果断提出了“技术反击”的口号。夏新主张:不和洋品牌们硬拼核心技术,而是发展“次核心技术”,提高对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
什么是“次核心技术”?夏新所说的“次核心技术”实际上是指对核心技术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把把核心技术用好了,你就掌握了“次核心技术”,在市场上你就有翻身的机会。“次核心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工业设计,二是做好功能。
以前,我们是运用外国第二流、第三流的技术拿下了市场。现在,外国第二流、第三流的技术不管用了,技术差距拉得太大了,现在要用就用外国的“次核心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外国人是不会给我们的,要靠我们自己积累。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