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中国人究竟拥有什么秘密武器?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国的高速崛起对外部世界一直是个巨大的谜团。2005年的新一轮“中国热”和以往相比,更加震撼人心和发人深省:中国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和以往不同了,中国软硬兼施的实力正在席卷整个世界.为什么在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里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无处不在?难道这就是中国人拥有的秘密武器?
“世界正在中国化?”
这一轮“中国热”始于2004年下半年。当时,美国《财富》杂志、加拿大《环球邮报》、英国《卫报》和《金融时报》等世界各大媒体,在实地采访的基础上,推出了以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报道。
2005年6月16日,德国《时代》周报发表长文《世界正在中国化?》,提出了这个十分大胆的预言。德国《时代》周报的预言有什么根据呢?“时代”周报解释说,原因就在于富国开发高科技,穷国生产劳动密集型大众消费品,这一不久前还适用的国际分工原则中国打破了。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集中精力攻占世界市场,在传统的西方企业的强项领域与西方人展开竞争。
《时代》周报的文章通过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例子,说明中国的全球化之路对德国人来说是个什么情形:奔驰公司将发动机业务卖给了中国,而自己只从事设计和营销。文章说:“中国走上了全球化之路,并一点一点地使世界越来越中国化。”
世界越来越中国化,中国做好准备了吗?美国《新闻周刊》5月9日一期推出封面文章《中国的世纪》,用21个版面对中国软硬兼施的实力进行报道,内容涉及商业、教育、电影、汽车文化、奥运等领域。在美国人眼里,中国的崛起,是“一场为争夺全球权力和影响的竞争”。
从5月14日开始,美国有线新闻网对中国进行了题为“聚焦中国”的报道,历时一个星期。
美国《时代周刊》:“以毛泽东为榜样”
毛泽东思想是手执简陋的武器击败了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食粮。美国人发现,在商业竞争领域,毛泽东思想威力依然不减。
2005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把深圳华为技术公司总裁任正非评为2005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时代周刊》在对任正非的评论段落中,使用的标题是“以毛泽东为榜样”。
《时代周刊》写道:“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中国公司的CEO像毛主席的追随者那样面对竞争对手和美国政府,……61岁的任正非证明了他作为企业家的才干,使华为公司以低成本的替代品与思科、爱立信这样的大公司竞争。去年,华为签订的海外订单价值超过20亿美元,任希望的数字是今年翻一番。”
时隔不久,6月的美国《时代周刊》又以毛泽东画像为封面解读中国崛起,题目是“中国的新革命”。
德国绿党联邦主席说:
“毛泽东在五大洲都有拥护者”
“《毛泽东语录》在台湾热销出乎我的意料!”台湾出版商杨一峰说。
杨一峰领导的公司本来是想通过出版《毛泽东语录》在岛内做一件“填补学术空白”的事情,不料,自2005年9月上市以来,该书异常热销,一版再版。
杨一峰是这样解释《毛泽东语录》在台湾畅销的原因的:“《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
“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开好会。”他说 。
毛泽东是世界性的。德国绿党联邦主席赖因哈德?比蒂科费尔认为,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他在五大洲都有拥护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赖因哈德?比蒂科费尔说。
访问赖因哈德?比蒂科费尔中国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写道:“从他的德语叙述中,记者听到一个个熟悉的中文名词:‘矛盾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无产阶级先锋队理论’……”
“毛泽东管理学”
具体地说,在商业竞争领域,毛泽东思想是怎样指导中国公司做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呢?
日前,一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本土财经书正在热销中,热销的原因是该书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了作者称之为“毛泽东管理学”的一套运用方法,讲述了华为、奇瑞这样一些“以毛泽东为榜样”的公司是怎样做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并且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本书并不是一本系统研究毛泽东管理学的理论专著。本书的着眼点在于:用大量的传奇故事说明,一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是因为掌握了多么高深的毛泽东管理学知识,而是在运用毛泽东管理学方面做得更灵活、更扎实。”该书在前言部分写道。
“这本书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封面上,‘一部指导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毛泽东管理学运用手册’的内容定位,说得太对了!我们每天干的不就是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事吗?”锐捷公司总裁刘中东说。锐捷是一家网络设备领域的领导性厂商,和华为一样,锐捷用高质量加以低成本的“中国制造”绝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针对跨国公司的不对称经济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