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预习是学习效率的保证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们的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以说,听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但是,课前的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预习是在课堂学习之前最好的和最重要的准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是保证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曾就预习与听课效果的关系,对本校高一100名同学(50名男生、50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2/3以上的同学认为预习后听课效果好,只有2%的同学认为不预习听课效果好。另有2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俗语“笨鸟先飞”中的“先”,就是先学一步。对于一篇课文,在老师开讲前先预习,可以让我们学起来心中有数。因为是新课,预习时可以不求甚解,只做到知其然,同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再求甚解,搞清预习中的难点、疑点和重点,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新课时先有准备,心中有数,自然会减轻学习难度,学起来既轻松,也会学得更好了。对于一些重要的地方,还能记得更牢。在预习中有印象的地方,老师讲解时你会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与熟悉感,接受起来不产生记忆上的排斥,反而易于吸纳。不预习从未接触过的新课,一上课就听老师讲,就会一头雾水,感到陌生,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难度。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新课时做好接受知识的准备过程。如果没有预习,只好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要避免预习时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不动笔。这种预习虽耗了时间,却达不到学习的效果,等于是在浪费时间。预习得好,而且形成习惯,等于是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预习,是学习效率的保证。许多高考状元的观点也证明了这一点:
河北省理科第一名许磊说:预习就是适度超前,这是我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大部分优生都这样。
浙江省理科第一名孙思思说:我从来都是每门课必预习的,但绝对是在完成了当天的作业之后。预习了,上课时就能跟着老师讲的思路走,否则会一片茫然。预习了就会心中有数,有利于加强理解与消化。
天津市理科第一名张继涛说: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新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障碍。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