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加强和老师的交流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们要理解老师,相信老师,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被动地等待老师来注意自己,来更多地指导自己。我们应该主动争取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只有多和老师交流,才能让老师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考入名校的李晶同学认为,人是通过交流而相互了解的。有时与老师处不好,正是因为交流不够。她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首先,上课时注重眼神交流。有些同学上课听得极其认真,笔记记得一字不落,没什么可写了还是两眼直直地盯着书。这样的听课方式得改变。一方面,这样子很容易走神;另一方面,说得功利点,也不利于老师对你有印象。
李晶同学说,到后来,她发现,老师上课时会对那些和他有互动的同学特别关照。比如解答完一个费解的问题,他会问:“懂了没?”如果你一直低头打禅,谁知道你是懂还是没懂呢?其次,下课后多总结,并把结果和老师交流。
很多同学总是做很多课外题,然后拿着厚厚一叠追着老师问。其实,老师更喜欢善总结、会思考的学生。大家知道,很多题目的答题思路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题目设置的陷阱是似曾相识的,很多题目考查的考点无非是有限这几个。如果一个学生会自己总结、自己思考,老师怎么会不喜欢呢?
在学习上,与老师多做交流是很重要的。因为老师教书这么多年,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也很了解。多与老师交流,一可以获得很多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深讲透的东西,二可以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学习不足和缺陷,加以解决,三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四可以让老师注意到自己,愿意帮助自己,可谓一石四鸟。
怎样与老师做交流呢?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自信,要主动而积极。老师非常繁忙,不是特殊情况是不会找你谈话、沟通的。这就需要你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找到老师,大胆说出你的疑问、你的想法。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是很欢迎的。因为他知道他的课你认真听了,也思考了。另外,与老师的交流分为一般的课下交流和专门指导两种。一般的课下交流就是老师上完课之后,你在听课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马上找到老师谈一谈。这种交流要注意不要跑题,应该紧扣你的问题,简单清楚地谈完就算,不要拖住老师,影响其他同学和课程。而专门指导更需要你“磨”老师的耐心。与老师订一个特定的时间,将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想清楚,写下来,然后与老师一起探讨。在探讨中可以运用发散思维,更深更广地讨论。
总之,无论是哪种交流,得益的都是你自己。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畏首畏尾,该出口时就出口,多与老师交流,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