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从别人那里获得营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对有志于科学的青年提出三条希望:第一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谦虚;第三要热情。他对青年的这些殷切希望,是他几十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他把谦虚作为取得成就的三个条件之一,是很值得深思的。因为深深地感到自己不足,才会像久渴的人遇到清泉那样对待学问,把学习别人的长处和钻研文化科学知识当成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即使头脑比较迟钝、才能比较平庸的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也会做出成绩来。
谦虚是成功的要素。古今中外许多知名的学者,有成就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比别人聪明能干,而是经过长年累月地向别人虚心学习,勤奋努力而逐步获得成功的。被人们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在二十几岁就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光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没有把这种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谦虚地说:“如果所见的比别人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这就是说他虚心学习研究前人的科学成果,在前人成熟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伶俐,三岁以后才会说话,父母和周围的人认为他智力迟钝,同学讥笑他“笨头笨脑”,甚至教师说他“永远也不会成才”。但是,后来的事实与人们预料的相反。他在一生中总是虚心地学习,勤奋地钻研,不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也不屈服于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他26岁创立“光量子学说”和“狭义相对论”,37岁创立“广义相对论”,一跃而成为科学界的巨人,被列宁称为自然科学的“大革新家”。在获得一连串的称号和奖赏面前,他毫不自傲,也没有故步自封,仍然严谨地审查着自己的不足和失误,认为自己真像小孩子一样幼稚,诚心诚意地向别人学习。有个爱学习的小姑娘,常常去请教他,他总是放下工作认真地教。小姑娘的妈妈批评女儿不该打扰爱因斯坦的工作,爱因斯坦说:“不,不!我正从她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真诚的谦虚使他从幼稚的提问中受到启示,从热情好学的态度中吸取了力量。正是这种谦虚的治学态度,使爱因斯坦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营养,不断地开发自身聪明才智的能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