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勇于改过;理直气和



  {说“我该死”的总是先升官,说“我没错”的总是先滚蛋}

  ◎故事:“哀”兵必胜的老廖◎

  {许多人吃亏,都因为他们事先自认为可以很“无情”,到头来却不能不“有情”}

  “这家伙漆得不错。”小林一早就整个屋子检查一遍,比较暗的角落,还用手电筒照了照,兴奋地对太太说,“这种老板带领,又完全是自己班底的人就是不一样。又便宜又快!”

  “是啊!上次找的那个姓孙的设计师,工人每天五点半就下班了,多一分钟也不干,哪儿像这个老廖,由早到晚拼命干。”

  正说着,电铃响,林太太过去开门,吓一跳。

  门口站个又高又胖的女人,肩上扛着一大捆东西。

  “让!”胖女人喊。林太太赶快闪开,胖女人就扛着东西往里冲,后面还跟进一个,是老廖。碰的一声巨响,两个人把扛着的东西扔在地上,整个屋子都震了一下。

  “我太太昨天伤了,这是我太太的姐姐。”老廖一遍擦汗,一边介绍,“她力气大,铺地毯非他不成。”

  那大胖女人便嘿嘿地笑笑,腰上挂的一大圈工具,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

  “多久可以铺好?”小林探头过去,“不会又搞到三更半夜吧?”

  “不会。”老廖气喘吁吁地蹲在地上,把地毯往屋子一头推,抬起头笑笑,“您放心,下班的时候,进门保证把你美死。”

  ※·※·※·※·※·※

  可是才进办公室没多久,小林就接到太太的电话:“我看那个女的不太行!个头大,可是没力气。”电话那头传来太太操心的声音,“我看他们扯来扯去,扯半天,都对不准。现在在切了,我真怕他们切不直。”

  “你放心啦!人家是专家,铺坏了他负责。”小林急急地挂了电话,还猛摇头。

  隔两个钟头,电话又响了。

  “我看你还是回来一趟。”林太太在那头喊,“那女的腰上挂一堆东西,又蹲在墙边铺地毯,转来转去,身上的东西就在墙上刮来刮去,把刚漆的墙壁又弄脏了。”

  “会吗?刮脏了叫他弄干净,反正是他漆的,你不用操心啦,钱在我们手上。”小林喊过去,“做不好,不给钱。”小林又摇着头挂上电话,还对旁边同事摊摊手:“我太太呀,就是瞎操心。”

  ※·※·※·※·※·※

  可是小林下班,才进家门,就跳了起来,指着墙壁对老廖吼:“你你你,你来看看,这四周全弄得这么脏。”

  “是啊!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林太太皱着眉出来。

  “林先生,您别急。”老廖一边绕着客厅的墙壁看了一圈,一边鞠着躬说,“是有点弄脏,我一定把它弄干净。”接着瞪了胖女人一眼:“都是你不小心。”转过身来,笑着问林太太:“对不起!您有没有擦手纸,我要多一点。”

  林太太飞似地找来一大卷擦手纸。

  便见老廖和那女人先把纸一张张弄湿,再拿到墙边擦。

  “这能擦得干净吗?”小林也加入,帮着用湿纸擦。

  “应该擦的干净,我用的亚克力漆是上好的,防水。”老廖狠狠地擦着墙壁,搓出一堆纸屑。

  刚擦完,湿的时候,看来确定干净了。可是才一下,水干了,又露出一条条脏痕。

  老廖倒是没等小林说话,就主动讲了:“不行,这是金属的刮痕,幸亏昨天还有剩下的漆,麻烦您给我一堆旧报纸。”接着转头对胖女人吼:“还不把你腰上挂的东西摘下来?你看看,全得重漆。”

  ※·※·※·※·※·※

  八点多了,早烧好的菜都凉了,小林也饿得受不了,先去吃了。回头看那二人还趴在地上漆,有点不忍,过去客气了一下:“你们要不要一块儿,随便吃点?”

  “不用!不用!”老廖抬起脸,头发上都是油漆,“我们不饿。”

  隔一下,又跑来餐厅,嗫嗫嚅嚅地问小林有没有不用的毛笔。

  “要毛笔干什么?”小林问。

  “因为地毯已经铺好了,靠近地毯的地方不能用滚筒漆。”

  小林找了半天,只找到一支上次去大陆,朋友送的新笔。

  突然电话响,老廖的太太打来的。先听老廖小声地说,渐渐越来越大声,居然在电话上吵起来。

  “去你妈的笨老姐,跟你一样笨。”老廖正吼呢,就听砰的一声,那胖女人冲出门去。

  老廖没追,继续闷着头做。

  十点,小林送过去一块蛋糕,小声问:“跟太太吵架了?”

  十一点,老廖敲小林卧室的门,两口子出来,跟着看了一圈。没说话,点点头。

  老廖递过帐单,低着头走开。

  林太太把早准备好的钱交给丈夫,小声问:“要不要扣他的?”

  “算了!”

  小林走出去,把钱放在老廖手里。看老廖连连鞠躬,又弯着腰出门。

  “好像还是没弄干净!”林太太站在客厅,对着墙说。

  “我知道。”小林说。

  “好像地毯上也滴了漆。”

  “我知道。”

  “好像你的宝贝毛笔都掉了。”

  “我知道。”

  “好像地毯边上切得不平。”

  “我知道!”

  ※·※·※·※·※·※

  {想一想}

  请问,明明没做得满意,小林为什么付钱?他在办公室不是说“做不好,不给钱”吗?为什么还是给了呢?

  又请问,如果换做你,你给不给?

  八成会给,对不对?

  人都是有情的。看人家连着累了两天,太太伤了,大姨子跑了,两口子吵架了,而且累到夜里十一点都没吃饭,他没不认错,他也没不尽力,他力气就这么大,你还好意思多说吗?

  ※·※·※·※·※·※

  许多人装好心门,发现门框不正,门锁封不准,每次锁门,都得用力往上提着把手,才锁得上,只好请木匠重修。

  多少人铺好新地板,发现有缝,把袜子都刮伤了,只好请师傅撬起来重整。

  多少人窗子装好了,发现旁边木条没钉准,于是请木匠把钉子拔起来重钉。

  没错!门是对正了,但锁孔往下移,上面门框缺了一块。

  地板没缝了,但撬起来的地方,有了榔头的痕迹。

  木条对准了,但拔起旧钉子的地方,留下一个难看的洞眼(虽然补了木粉,还是掩不住)。

  你越看越不顺眼,又有什么办法?

  ※·※·※·※·※·※

  这世上许多东西,你只能事先防范,做好征询,而难以事后补救,因为怎么补救都不可能完美。就如同小林,他不能总想:钱在我手里,做不好,不付钱。而应该一发现有问题,就喊停。

  想想,如果在老廖还没铺地毯的时候,你发现切歪了,喊停,他能不修正吗?

  如果发现墙壁弄脏一点点的时候,就纠正,他会继续犯错,又那么难收拾吗?

  偏偏你没叫停。东西完成了--地毯已经粘下去,虽然有些地方切得不够直,还勉强过得去。墙壁重漆之后,脏痕也不见了,虽然地毯粘到一点油漆,吃烧饼哪有不掉芝麻的呢?

  请问有几个人狠得下心,叫老廖把地毯揭起来换块新的?老廖是会破产的啊!

  尤其在中国人的社会,一个人盖房子,多加一层违建,你在他盖的时候就取缔,人人会叫好。但是当他已经完工、搬进去,又怎么看都像个正式的楼层时,你再去拆,就难免有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暴殄天物”之类的话了。

  许多人吃亏,都因为他们事先自认为可以很“无情”,到头来却不能不“有情”。

  也有许多人知道,怎么利用对方的“有情”,帮自己脱困。

  ※·※·※·※·※·※

  现在再让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今天犯错的是你,你该怎么办?

  我应该强调:这正是我写作这一章最主要的目的。

  因为我处处发现,刚进社会的年轻朋友(甚至包括一些“老”朋友),犯了错,主管骂下来,总要想办法辩解。

  大概是在家里跟父母、兄弟强辩惯了,有理没理都要辩,却没搞清,现在你进入了社会,你的长官不像你的老爸老妈那样谅解你。你辩,只可能给自己找麻烦。

  当你没理的时候,还文过饰非,等于表现固执、蛮横、是非不分、不负责任。

  有哪个长官会喜欢这样的部属?他如果让你过关,他还怎么带别人?

  话说回来,当你有理的时候,你强力反击就对吗?老板理屈,应该当面向你道歉吗?就算他发现错的是他,不是你,你是被冤枉的,他又会欣赏你的态度吗?

  记住!“理直气和”,而非“理直气壮”。尤其对长辈,你越理直气壮,他越可能老羞成怒。有些聪明人甚至知道在老板气头上,就算自己有理,也先认错:等老板气消了,发现错的是他自己,主动对你说“错怪你了”。或是另外找机会,私下对老板说:“其实,上次那件事,会不会也有可能。”

  ※·※·※·※·※·※

  相信你一定在日本影片里见过,犯了错的部属对着长官和同事,鞠九十度的躬,痛哭流涕地认错,一副要“切腹自杀”以谢国人的样子。

  他们多么“知耻近乎勇”啊!

  其实,那是因为他们聪明。你可曾听说过有哪个公司的小职员因错自杀的?跳楼的往往都是公司的高级主管哪!

  所以,当你出了错,与其“推诿过失”,是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不如乖乖认错,表现出“痛改前非”、“洗心革面”的样子。

  事情做坏了,你可以自请加班,设法补救;文件遗失了,你可以翻箱倒筐,整夜留在办公室找。

  你可能怎么加班,都无法补救;你也很可能找个两天两夜,都找不到。

  但是,就跟老廖一样,你可怜的低姿态,会渐渐得到同情。

  最后,老板过来,当着一屋子同事,拍拍你:“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

  是满屋子同事的“同情”,使老板不得不过来拍拍你。他拍拍你,对他也有好处--让大家知道,老板还真是有情啊!

  比较一下,你是当面强辩,让老板难堪,把你踢出公司好呢,还是让老板过来拍拍你的肩?

  何况,他心里(甚至你同事的心里)正在想:这个年轻人,知错能改,而且不眠不休,又能服从负责,是个可造之才。

  下次升官,或许正是你呢!

  ※·※·※·※·※·※

  现在我们再看大一些。

  如果你是政治人物,就更要懂得以上的道理。

  你办运动会,出了大的意外,就算你有一百个理由,不是你的错,也最好别说。因为事情发生了,人人见到血淋淋的场面,大家若非“可怜受伤的人而骂你”,就是“也可怜你,到头来只怪老天”。

  所以,你不如引咎辞职。你的辞职表现了你的负责,甚至你的气概,你只会得到群众的掌声--“这个人有担当!”

  ※·※·※·※·※·※

  用“积极行动”取代“消极哀叹”;以“勇于改过”取代“善于强辩”;用“低姿态”争取“广大同情”;用“拖延战术”取代“当面对决”。

  大到治理国家,面对一国的人民;小到铺一块地毯,面对一家的客户。

  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