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你幽默到心田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民族。

  这一点,我不同意,因为我从小发现中国人处处在表现幽默。

  就从小谈起吧——

  小时候,我右邻的兄弟吵架。

  “你欺侮我,我去告奶奶。”弟弟哭着说。

  “你去告啊!别说告奶奶了,告子宫我也不怕。”

  ◎

  那家的奶奶也有意思,她子宫长瘤,开刀割除。

  老太太就把几个儿子叫到床前说:“儿子啊!你们的老家搬家啦!”

  ◎

  上中学,我的英文老师也很幽默。

  最记得教“危险dangerous”这个字。

  “想想‘单脚拉屎’,多危险!”老师说。

  教到“大学university”这个字。

  “这简单嘛!”老师一笑:“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

  ◎

  进大学,老师们都是“书画名家”,那幽默就更上路了。

  记得有位教授,接到一个朋友送来的古画,请他鉴定,明明是假的,他居然也盖鉴定的印章。而且一边盖,一边说:

  “唉!如果是行家看到,一定了解我是因为人情,不得不这么做。如果是外行看到,反正他是外行,没什么关系。”

  他这文人的歪理,后来被我写在书里批评,却不能不说他很幽默。

  倒是有位女同学的幽默,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上课时,我跟她开玩笑,从后面吹她的长头发。

  她居然转头白我一眼:“有什么冤情?”

  她非但回了我的话,还给我一拳,把我说成有冤情的鬼,你说厉害不厉害?

  ◎

  大学毕业,我到台北的成功高中任教,并且担任中国新诗学会的副总干事。

  有一年国庆,举行花车游行,文艺界认为不可缺席,所以特别设计了一个灯塔的花车,并由我和一位名诗人随车广播。

  “文艺是思想的灯塔。”诗人说:“这是我们一路上要广播的口号。”

  花车终于出发,灯塔耸立,果然比其它花车高出不少,十分壮观。可是才开出去没有五十公尺,就不得不停下了;因为灯塔太高,碰上了高压电线。所幸制作花车的工人及时赶到,用电锯把灯塔下面修去一截。

  “现在不像灯塔了!”我问诗人:“怎么办?”

  “简单!我们就说‘文艺是思想的堡垒。’瞧!它不是像个堡垒吗?”

  花车又开动了,拚命赶,这上队伍的尾巴。可是走不到两公里,又不能动了,因为碰上高架桥,“堡垒”还是嫌高。

  工人又把“堡垒”锯掉一截。

  “还参不参加?”我问诗人。

  “当然参加!”

  “可是这么矮矮小小的,连堡垒都不像了啊!”

  “没关系!看看!多像卫兵站的小亭子。”他一笑,对着麦克风喊:“我们要当文艺的前哨!”

  ◎

  接着,我进了中视新闻部。

  有一回,去秀姑峦溪采访疾流泛舟。

  驾舟的人一边荡桨,跟疾流搏斗,一边对船上的救生员喊:“记者如果掉下水,先跳下去救摄影机,那机器很贵的!”

  “天哪!为什么不说救记者?”我喊。

  “你们掉下去,到下游自己会浮起来,机器不会浮。”他喊了回来。

  ◎

  又记得有一次参加《传记文学》周年酒会。(忘了是几十周年)

  《传记文学》的创办人刘绍唐致词,笑说:

  “这杂志把死人办活了,把活人办死了,把我自己办老了!”

  短短三句话,幽默地道出他几十年的辛苦和成就,以及对人生的感叹,更是令我佩服。

  ◎

  出国之后,因为教文学和艺术的课,常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更对中国人的幽默叹服不已。

  譬如在唐人的幽默故事里,说有一天弄臣犯了错,皇帝把他推下御花园的池子,再把他拉上来问:

  “怎么样?你在水里有没有见到屈原哪?没见到,就再把你推下去。”

  “臣见到屈原了。”弄臣居然说。

  皇帝笑起来,追问:“屈原跟你说了什么吗?”

  “他说了。”弄臣说:“他说他没遇上好主子,所以投了水,我有这么英明的皇帝,为什么也要投水?”

  皇帝笑歪了,饶了弄臣。

  ◎

  又有一回读古典笑话,说城里来了土匪,见人就杀,有个矮子也被一把抓住,要砍头。

  “您别砍了吧!”矮子求土匪:“大家都笑我矮,这一砍头,就更矮了。”

  土匪全笑弯了腰,居然把矮子放了。

  据说这两则都是真实故事,幽默居然可以救命,实在令人惊讶。

  ◎

  至于中国人在作对联时表现的幽默,就更令我叹服了。

  譬如有个学生上课时身上痒,东抓抓西抓抓,把老师弄火了,给他出个上联——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愈抓愈痒,愈痒愈抓。”

  学生对不出来,挨了揍,哭回家,爸爸见到了,说这有什么稀奇?老子给你写下联,明天拿回去。

  学生第二天把老子写的下联交给老师——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这对子,多损?又多幽默啊!

  ◎

  还有个近代对联的故事——

  有个官员在江边看春天的景色,十分陶醉,于是出了个上联——“五月黄梅天。”要随从的官员对下联。

  半天没人对得上,倒是一个睡在檐下的酒鬼,张开眼睛说:“三星白兰地。”

  多妙啊!五对三、月对星、黄对白、梅对兰、天对地!

  这“对联”的幽默不是中国人才有的吗?

  ◎

  就因为从小对幽默笑话感兴趣,又有些博闻强记的小聪明,所以几十年来累积不少资料。看坊间出版许多谈幽默的书,电视上甚至开了说笑话的节目,早想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

  只是想想笑话集子己经不少,缺的是整理分析幽默技巧的书,所以又花了许多时间作整理的工作,希望这本书能帮助缺乏幽默感的朋友,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单调”的语言变得“多采”。

  为了阅读容易,书中的每一章都分为“笑引子”、“笑例子”和“笑点子”三部分。

  “笑引子”多半举我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引导大家进入那一章要讨论的主题。

  “笑例子”是集合同类精采的“笑料”。

  “笑点子”则是分析这一类的幽默要怎样达到。

  ◎

  当然,笑话是不断流传的,所以书里除了我原创的笑话,也引用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资料。虽然每个资料都经过我改写,还是可能掠他人之美,像是本书的校对,我的文坛老友司马特,就是笑话专家,提供我不少资料。

  ◎

  《教你幽默到心田》原本要作为《把话说到心窝里》的第三集。只是写作完毕,发觉这些东西似乎自成一格,所以决定把它单独成书。

  谈到“自成一格”,我也不得不对书中有许多“荤黄”的笑话有所说明。由于我一向写励志书,又有许多小读者,我曾经再三考虑把“带颜色”的笑话删除。只是,黄笑话在幽默中也“自成一格”,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格,如果删除,就谈不上完整的幽默书了。这就好比谈中国文学史,总不能不列入《金瓶梅》和“宫体文学”。但是为了顾及青少年读者,我仍然决定分为“辅级”和“普级”两种版本,并将后者中“带色”的材料减到最低。

  所幸我们早拥有一个开放的社会,使大家能以开放的心,在那荤黄之中寻找“人性的讽刺”。

  幽默就是人性的讽刺,只是讽刺得更委婉、思想得更泰然。希望在《把话说到心窝里》之后,能用这本多采多姿的书——教你幽默到心田。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