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善心被愚弄以后

作者:臣 子

字体: 【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寒门求学苦、受助不感恩、爱心被亵渎的沉重故事。
  捐资助学是一种美德,捐资助学的过程往往是在感恩、祥和的浓浓暖意中进行。然而。发生在重庆市的一件助学官司,经过却令人感到尴尬和痛心。
  
  贫寒子弟求学难,
  得到资助把梦圆
  
  1979年7月,邓林出生在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胄下垂和腿神经萎缩症,母亲也在2000年的一次火灾中烧伤全身。两人几乎丧失了劳动力。为了供邓林上学,父亲只得拖着有病的身体到万州区当。棒棒(挑夫)下苦力。好多次都因为支撑不了而累倒在街头:已经年过七旬的奶奶,也不顾年老多病,到万州城里捡垃圾,拾破烂卖钱,给孙子凑学费。
  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就酷爱学习的邓林十分懂事,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1999年高考期间,由于压力太大,邓林夜里常常失眠。结果在考场上发挥欠佳,仅以高出重点线十几分的成绩被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录取。
  苦难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成绩优异的邓林在读大三时。得知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在招收研究生。不由又勾起了他深埋心底的北大情结。于是他立即报了名,然后便一门心思扑在了考研上。这次他准备充分,发挥出色,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3年7月12日。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邓林家里时,小山村沸腾了,邓林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然而高达5万元的研究生学费又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当邓林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时,没想到家里人全都支持他上北大。当天晚上,邓家祖孙三代商量后决定:一起进万州城,一边为邓林打工挣学费,一边想法托亲友担保贷款。到城里后,邓林本想做家教。但连续几天都没找到雇主;邓父拖着病体则整天扛着扁担(做挑夫)揽活;母亲由于被烧伤的上肢仍未完全康复,就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捡废品卖。看着父母、奶奶被病痛和艰难折磨得变了形的脸,邓林心酸、心痛:全家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自己怎能袖手一旁,作壁上观啊!?
  正当邓家为孩子的研究生学费一筹莫展时,好运忽然降临到他们头上。2003年7月29日,《三峡都市报》一位记者以《为上北大当挑夫,寒门学于感动一片天》为题,报道了邓林在家庭债台高筑、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为凑学费,毅然同父亲一起到城里当挑夫的感人事迹。报纸刊登后,在全市引起了热切的关注,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和信件表达他们对邓林一家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捐款捐物的络绎不绝。
  在重庆市开县经营玻璃店的李富华也在报纸上看到了邓林的事迹。已经45岁的李富华也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出身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很穷,实在没钱供他上学,他只好含泪辍学为生存而打拼。在吃过不少苦,流过不少辛酸泪后。他终于打拼成了一个拥有玻璃加工公司的小商人。邓林的经历令他唏嘘和感慨,心灵也受到极大震动。
  看到报纸的第二天,细心的李富华就打电话到报社,终于找到了这个寒门学子。电话里,他鼓励邓林说:“你是好样的!再苦再难也别辍学,为圆你的北大梦,我一定会帮助你的!”当天。他就通知邓林的父亲来到开县,看了邓林的大学学生证和北大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后,当即从货款中拿出2000元现金给邓父,并承诺说:“你的孩子逆境求学。太不容易!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邓林在北大读完硕士研究生。如果能考上博士。我也继续资助。”当年的8月26日。在邓林上北京大学读书时,李富华再次赶到万州区。将2000元现金送给他。并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以后别去打工了。需要学费、生活费,直接告诉自己,自己给他寄到北京去。而这天,《三峡都市报》社也将募捐到的1.63万元钱交到了邓林的手。
  握着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邓林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不禁热泪滚落,饱含深情地对李富华说:“谢谢好心的叔叔,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厚望。我在完成了学业后。一定要用我的真才实学回报社会,回报们这些帮助过我的恩人!”
  
  只要资助不感恩,
  愚弄善举好无情
  
  自从承诺了资助这位贫困的北大研究生后。李富华一直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不管自己生意是亏还是赢。定期不定期地给邓林的银行账户卡或北大校园地址打款寄钱,每学期都不少于4000元。
  开始,邓林还很感激李富华,把李富华当成自己的亲人,作为心灵深处的依靠,有什么困难、忧烦、心思都向这位好心的叔叔倾诉。过年过节,时不时打电话或写信给李富华,在汇报学习情况的同时。还有说不完的感谢话。李富华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除了每学期按时寄学费外,每当邓林过生日、过节日、放寒暑假回家乡等时候,李富华都要打电话给他。额外寄钱给他。嘱咐他不要太节省,买些好衣服穿,吃好一点,别影响身体健康。
  2005年,李富华继续给邓林银行卡上打钱,资助他学习。可是,这一年,邓林除了打电话要钱外。再也没有一声问候,一声感谢。李富华是个老实厚道的人,一直以为这个勤奋的学子在钻研学业、忙碌科研,给不给自己打电话、说声道谢,无所谓。
  2005年6月,邓林突然现身于重庆万州区,拜访李富华,一进房子,就急匆匆地向李富华要钱:“李叔,最近我学习花费很大。要买很多研究资料,能不能支援我一笔钱?”李富华以为他专门从北京赶回来要钱,就赶忙拿了一瓶矿泉水给他解渴。然后,二话没说,就把保险柜里8000多元货款全部拿给他,还关切地说:“你需要钱,打个电话来就行了。不要这么麻烦从北京跑回来,耽误了学习和研究啊。这点钱够吗?你其他还需要什么吗?”邓林有些尴尬和焦急的样子,摇摇头。一句感谢话也没说。揣起钱掉头就走了。
  李富华见他很焦急,以为他学习忙,也没在意。事后更没问邓林将这笔巨款到底用在了哪里。
  2006年11月,李富华正在给一家建筑工地送玻璃,邓林突然打来电话,可怜巴巴地说:“李叔,我最近在搞一个大的软件课题研究,需要大笔经费。可是我家里穷,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眼看这个课题研究要泡汤了。我心里急呀……”听说他急需课题研究费,李富华就在电话里安慰邓林道:“你别着急。只要叔叔能拿得出,叔叔帮你拿吧。不过,你一定要把这个课题研究搞好哟。”没想到,李富华这么爽快就答应拿钱,邓林也不客气了,张口就要5万元。当时,李富华手头也很紧,家里也出现了变故:母亲生病了要钱。岳父摔伤了要钱。孩子读重点学校要钱,生意也很不景气。李富华实在拿不出那么多,就商量着说:“我最近也有些困难,我给你寄1万元行不行?”“李叔叔,你是个大老板呀,慷慨点吧,我现在真的急需钱啊!在我卡上打3万元吧!”“好的,我争取给你2万多吧,好吗?”
  如此狮子大开口地要钱,如此毫不客气地索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