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海报男孩,在艺术的田埂上收割

作者:李云龙

字体: 【




   因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投资价值,近年来一股收藏、欣赏电影海报的时尚风正在欧美刮起。在纽约和罗马等城市,电影海报专卖店随处可见,生意十分红火。同时,一些大的藏品拍卖活动更是经常进行。前不久,一张1930年好莱坞经典恐怖片《木乃伊》的海报,被拍出了45万美元的天价,70多年间增值15万倍!与美国年销售量数十亿美元的规模相比,这个行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兰州小伙李剑敏锐地发现这一冷门生意后,在北京开了家电影海报馆,没想到两年多就赚了80余万元。
  
  帅哥辞职卖海报
  
  今年27岁的李剑,出生在兰州市城关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当过兵的父亲是个军事发烧友,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战争片,什么《莫斯科保卫战》、《上甘岭》、《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受其影响,李剑从小就迷上了电影,并在它的陪伴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从小他就觉得电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它用动人的故事和美好的画面打动人的心灵。
  200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李剑进了宣武区一家大型商业调查机构,担任数据分析师。穿西服打领带在高档写字楼里办公,表面上看很风光,其实每天泡在密密麻麻的数据堆里,是件很枯燥、头疼的事,这位性格活泼的帅哥总觉得很压抑。
  一天,李剑和几位好友去一位兰州同乡家串门,发现她家的墙上挂着一幅《泰坦尼克号》的巨型海报。李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时正值该片全球热播。可是当时在国内,与之相关的海报却非常少见,现在看到主人别具一格地将其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大家纷纷投去欣羡的目光。李剑说他从来没见过印刷如此精美、效果如此逼真的电影海报,当时他像呆了般站在那里,两眼放光,久久不愿离去。
  可惜这幅海报是同乡从国外带来的,北京根本买不到。看着他痴迷的样子,那位曾在美国留过学的同乡女孩说,既然你这么喜欢海报,不如干脆开一家电影海报馆得了,保证能赚钱!
  经她介绍李剑才得知,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欣赏和收藏电影海报,在西方青年中已成流行时尚。在纽约、洛杉矶和米兰等城市,有许多专门经营电影海报的商店,生意都非常好。同时,他们还经常举办一些私人藏品拍卖会,那场面,就和国内拍卖古董和艺术品一样热闹。据统计,美国电影海报的年销售量高达四五十亿美元,海报发烧友甚至超过集邮爱好者;而在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这个行业基本还属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听了这话,李剑顿感热血沸腾。联系好进货渠道后,2004年春节刚过,小伙子便向公司辞职,理由是“活得不开心,做白领也没劲!”父母得知情况后,劈头盖脸就是一番痛骂。这一次,李剑坚定主见,他一想到自己从此可以远离那一堆枯燥的数字和“朝九晚六”的沉闷生活,就兴奋不已!
  
  电影海报馆半年赢利14万
  
  经过一番奔波,李剑终于在海淀区租下一个60多平米的店面。他喜欢这里的原因是,周围有十几所大学,再加上高档写字楼林立,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布置店堂的时候,他把美国影片《天使之城》的大幅海报贴在进门的地方,主人公梅格·瑞安洒脱的神态,显得优雅而令人着迷。店里张贴的海报大多是经典的故事片: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里的剧照,他身穿白色棉质T恤、黑色皮裤,深情浪漫的气息令讲究生活情调的“小资”们怦然心动……每一张海报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电影故事。小店里充盈着激情、缠绵、梦幻和向往。
  电影海报馆开业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一位佩戴着“北外”校徽的男孩,看到美国影片《第一滴血》的海报后显得万分激动。只见画面上的兰博高大威猛、肌肉鼓凸,他手提自动步枪,肩上斜挎着一大串子弹,充满了男人的野性美。这位大学生说,他就是通过这部影片了解美国特种兵的,多年来兰博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没想到今天能买到偶像的电影海报!他的同伴则用160元买了一张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海报,画面极富冲击力。这位男孩说,他更喜欢这种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看来大学生中的军事发烧友还真不少。
  不久,一位空姐走进小店,一眼就看中了日本电影《血疑》的海报。她说自己是一名“哈日族”,在全世界的电影明星中,最崇拜山口百惠。美丽、善良、纯真,在她眼里,这位日本女艺人无疑是圣洁的天使!临走时女孩还开心地对李剑说,她要把这张海报贴到闺房里,让心目中的偶像天天陪伴自己。
  在经营中,李剑发现对电影海报情有独钟的多是些年轻人,这部分人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欣赏水准和文化品位。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喜欢走在潮流前面,对价格也不怎么在乎。为了扩大影响,李剑还印刷了精美的广告单,让人在高档写字楼门前派发。他的电影海报馆在北京渐渐有了名气,上门的白领也一天比一天多,而且他们只要进来过一次,就一定会成为回头客。
  有一天,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漂亮女士走进海报馆。看到她的表情里有一丝愁容,李剑便对她说:“你想看点什么吗?请随便吧!”她的眼睛潮红了:“你这里有意大利电影《西西里岛情人》的电影海报吗?”
  小伙子挪过一把椅子请她坐下。随后,听到了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原来,7年前她和丈夫同去罗马留学,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两人唯一的消遣就是到小影院看电影。他们最喜欢的影片是《西西里岛情人》,记不清楚看了多少遍。丈夫曾对她说,买一幅海报挂在家里吧!但每次只是说说,两人都没往心里去。等他们拿到学位、经济条件好转了,丈夫却在一次海难中不幸离世。女人离开了伤心之地,回国重续事业,但她始终有一个愿望:找到这幅爱人生前喜欢的电影海报,挂在家里。
  听完她的诉说,李剑从陈列柜里拿出意大利影星拉斯维娅主演的《西西里岛情人》海报,轻声问她:“你说的是这一张吗?”看到海报上女主人公忧伤的神情,她的泪水流了下来。她买走了这幅画,也从此和李剑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女士又带来许多白领到此买海报。
  李剑说,电影成了他和顾客连接的纽带。他用电影和他们交流,在影片中,每个人都会回忆到童年的许多趣事,捕捉到一个个美妙的梦境。当然,伴随着这种美好的心绪,财富也滚滚而来。由于经营电影海报的利润相当丰厚,小店开张仅半年,李剑的银行卡里就被轻松打进14万元,相当于过去他两年多的薪水!这是李剑到北京后,淘到的第一桶金。
  
  小海报“玩”出一家大公司
  
  2005年初的一天,店里进来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李剑还没来得及和她打招呼,对方就急匆匆地问:“有没有《匈奴大帝》的电影海报?”小伙子一下愣住了,因为他压根就没听说过这部片子。“连这么火的大片都不知道,你还卖什么海报!”扔下这句话女顾客转身而去,弄得李剑和店员十分尴尬。
  事后他才知道,这部和《特洛伊》一样展示壮观战争场面的好莱坞大片,当时正在北美热播。由此李剑认识到,由于电影海报是紧跟时尚的商品,就像时装潮流一样,它的流行趋势是由欧美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越新就越受欢迎。所以,自己必须要对欧美最新影片有所了解。为此他经常阅读报纸、时尚杂志等,了解最新的流行趋势。
  不久,《指环王》在美国播出,观众反响十分热烈。得到消息,李剑急忙赶到香港,在电影海报经销商那里一下进了8万元的货。尽管每张的零售价高达400元,但这批印制精美的海报在北京一露面,就受到了中外朋友的热烈追捧。一位在京经商的美国女士,看到《指环王》中“精灵和人类联盟严阵以待”的电影海报,激动得两手发抖,她说这份生日礼物,一定会给8岁的女儿一个意外的惊喜。有的外国人一下就买十几张,说不仅自己要收藏,还要作为时尚礼品送给朋友。
  《哈利·波特》同样是一部轰动全球的影片。这部影片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还详细展示了英国古迹的风貌。为配合海报的销售,李剑特地请人绘制了一幅英国古迹风貌地图:从爱丁堡的旧城出发,到达勒姆主教堂,穿行数个古堡后,到达哥德兰火车站。每当有客人来买《哈利·波特》的电影海报,他先请他们对比着地图在优美古老的建筑里漫步一圈。客人们兴致盎然地游完古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哈利·波特的美妙故事会发生在这里!由于这种促销方式生动有趣,李剑的海报卖得非常火。
  当然,除洋货外,中国电影海报的魅力也不容轻视。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在全国热映后,燃起了人们对老谋子电影的关注。有一批重量级的发烧友,专门收藏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及剧照。尤其那些在国外获了大奖的电影的海报,更是要想方设法收集珍藏。这批发烧友以法、英和日、韩人士居多。有趣的是,有时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尚在制作中,许多人就急不可耐地在李剑这里预定下了它的海报。
  李剑说,电影海报能准确表达出一部影片的灵魂,它的创作设计通常都要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担纲。名家极富艺术个性的绘画,不仅使海报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值效果。比如著名画家黄胄的《阿娜尔汗》、程十发的《枯木逢春》、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等,这些经典影片的海报无论从意境,还是画技,都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其价格自然高得惊人。
  令李剑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电影海报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品。其收藏爱好者,也由3年前的200多万人剧增到现在的近千万人。有不少知名企业,每年还到他这里订购一些海报,作为时尚商务礼品,赠给自己的客户。
  2006年5月,已手握80多万元资产的李剑,索性在北京海淀区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于当年10月在家乡兰州开了第一家分店。下一步,他还准备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海报网站,在互联网上开展批发业务,将触角延伸到杭州、西安、长沙等文化气息较浓的大城市。
  (责编:上官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