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科技大作战——我看《阿特米斯奇幻历险》

 



  刘轩

  著名科技学者葛登·摩尔(Gordon Moore)在一九六五年曾发表一个预言,后人称为“摩尔定律”,大致上是说计算机的速度每两年会进步一倍。根据目前的科技,这个趋势还会至少持续十年。
  很难想象十年后,坐在网吧里的小朋友会打怎样的电动游戏。很可能十年后的网吧早被更个人化的科技代替,每个人手上一支3G WAP或Tablet PC,二十四小时挂在无线网络上,世界各地的信息举指而来,人类整体更迈向无边际、无延搁的信息世界。这么迅速的发展,让不少人担心下一代会不会因为计算机而忘记了书本,但我觉得无论你正在看的是木桨压成的纸张还是平面板的LCD屏幕,有一点是确定的:不管科技多幺发达,还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阅读的经验。
  对出版界而言,近年来“儿童神话”的复兴是一件让人心暖的事。这不但让世界各地的小孩爱上阅读,不少大人也因此回到书店,重新发觉文字的乐趣。在信息成倍膨胀的时代,这近乎奇迹。但回头想,又一点都不奇怪。一个好的儿童故事不只是好的“儿童”故事。它更是可以带给每个人无穷想象空间的好故事,自然应该引起大家的共鸣。
  《阿特米斯奇幻历险》这本书已经在欧洲风行一阵子了。读者或许会把它与另外几个目前畅销的儿童神话系列相比,但如作者所说:“那就好象拿苹果跟橘子比,它们是不一样的东西”。这本书从出发点就不同;它的启蒙不是遥远盘古的神话世界,而是当今的二十一世纪,于是故事里充满了计算机科技、网络术语,甚至当下流行的社会话题。主角阿特米斯遇到的精灵不但会法术,还会发e-mail;原本在希腊神话里用石头打仗的人马兽,在这个故事里居然是神经质的骇客。我这么说,LKK(台语,意为老土)或许不解,但要知道神话不是历史,小孩子想看的也不是历史的残影,而是活生生的人物。我们要让这些伟大的幻想留在威武但充满灰尘的文学殿堂里呢,还是把它们带出来跟现代的小朋友打交道?而如果现在的孩子都会上网,凭什么精灵不能?
  成人看童话必然不同;岁月给我们加了太多的滤光镜。一个孩子不管怎么去阅读这个故事,绝对比我们来得直接。对他们来说,书里描述的计算机环境很可能是理所当然的。换个角度想,现代儿童视为必然的科技不就是古代儿童梦想的魔法吗?卫星电视好比千里眼,行动电话是顺风耳,现代科技越来越接近魔法;但相对的,魔法的想象空间也逐渐缩小。以成人角度来看《阿特米斯奇幻历险》,我感觉得出作者对科技的反讽。人类和精灵都在用科技作战,但也都受到科技的限制;连魔法都救不了计算机当机。唯一能够补充精灵法力的,是百年老橡树的果实,而偏偏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摧毁,这些老橡树已经所剩无几了……无论小孩子是否感受作者对环保的叹息,这种观念对他们绝对不算来得太早。而到底科技会不会战胜魔法呢?这可能不是关键。真正的问题是科技会不会战胜我们的想象力?这本书难得的地方,就是在我们科技与信息焦躁之间,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这本书另一个独特的地方是它的道德立场;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你可能开始对主角阿特米斯同情,下一刻又为跟他敌对的精灵们鼓掌。在故事的发展中,双方都曾犯错、都在耍心机、也都展现了悲悯、宽厚与天真。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人性的书,没有绝对的黑白分别,也留下许多可以与孩子讨论的空间。
  《阿特米斯奇幻历险》这本书陪着我度过了一段很长的候机时间。那时候我人在香港机场,一个我已经去过太多次的地方。每次去,转机大厅里都会多几台电浆电视和Internet terminal。快速剪接的画面和不中断的声音织成了一条足以使人麻痹的信息河流。那次我没理会它们,发现时间反而过得特别快。手中的书里照样有电视和计算机,但又多了一群地灵、丑矮人和食人妖。这不是每天在机场会碰到的……但在艾欧因·寇弗(Eoin Colfer)的魔幻世界里,全都活生生地出现。各位现在不妨试试看,翻开第一章,跟着小黑道神童阿特米斯执行他的第一个任务。请将你的想象鼠标指到现实窗口的左上角,按下右键,然后选择“跳出”……
  (本文作者刘轩,哈佛心理系博士候选人、著有《作书虫也作玩家》、《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


《阿特米斯系列 第一册:精灵的赎金》作者:[爱尔兰] 欧因·科弗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