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形娃娃鱼

 



  如果说当时人们除了会说话的鲵鱼以外就什么都不谈的话,那是绝对言过其实的。关于下次大战、经济危机、各种联赛,各种维生素以及时装等等问题也有许多讨论和文章;不过还是有人对会说话的鲵鱼大费笔墨,描写一些琐碎而没有专业知识的细节。因此,弗拉基米尔·乌尔教授(布尔诺大学教授)在《人民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所谓许氏古鲵的说话能力,事实上只是模仿它所听到的话。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只奇特的两栖动物说话的问题远不如某些别的问题有意义。关于许氏古鲵的科学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例如,它来自何处?它在发源地里必定曾经度过多少地质时期,这地方在哪里?现在虽然几乎在太平洋赤道带上的每一个地点都大量发现,但为什么会有这么长一段时期没有被人发现?近年来它繁殖的速度似乎快得反常,这种远古第三世纪的动物不久以前还完全不为人所知,因而如果不是在地理上与世隔绝的话,至少也非常可能是极端零星散存的,那么它这样巨大的生命力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生活环境在某种形式下变得对这种化石鲵鱼的生物性质有利了,因而使这种第三世纪遗留下来的稀有动物进入了一个特别有利的新进化时期呢?在这种情况下,古鲵不仅数量上会增加,而且生物性质上也可能进化,这时对它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至少可以在一种动物身上看到惊人的突变发展的实际情况。许氏古鲵能嘎嘎地说几个单字,并且学会了一些把戏,在外行人看来这就是具有智慧的证明;但在科学上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奇迹。最为奇特的是这种强有力的生命的飞跃,那样突然地使这种几乎已经绝迹的原始动物的古老生命恢复到这种程度。这种情况在某些方面来说的确是特殊的:许氏古鲵是唯一的海生鲵鱼。更令人诧异的是,它是唯一出现在埃塞俄比亚——澳洲地区,即神话里的狐猴洲的鲵鱼。人们几乎可以这样说:大自然过去在那一地区曾忽略了,或未能充分发展某种生物学上的潜能和形态,现在正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方式弥补这一缺陷,难道不可以这样说吗?此外,大洋洲地区位于日本大鲵鱼与美国大鲵鱼的产地之间,如果找不出任何相连的环节,那才是怪事呢。要是没有许氏古鲵的话,事实上人们将不得不假定就在它所出现的那一地区有这样一个中间环节;看来它几乎正好栖居在地理与进化原理规定它从远古以来就应当栖居的地方。话虽如此,这位博学的教授在结语中说,中新世纪的鲵鱼在进化过程中的复活,使我满怀敬意并且不胜惊异地看到,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进化之神绝未终止他的创造工作。
  尽管编辑人员暗中坚信这样一篇学术性的讨论对报纸实在不合适,不过还是发表了。刚一登出来,乌尔教授就收到如下的一封读者来信:
最敬爱的先生:
  去年,我在恰斯拉夫大街购置了一所房子。检查这所房子时,在阁楼上发现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很宝贵的旧书刊,特别是科学书刊;例如希布尔①所编的《希罗斯》杂志一八二一与一八二二年全年合订本两册,扬·斯瓦托普鲁克·普莱斯尔②所著的《哺乳类动物》,沃伊杰赫·塞德拉切克③所著的《自然科学或物理学之基础》,大众知识丛刊《步伐》④的全年合订本十九本和《捷克博物馆杂志》⑤的全年合订本十三册。此外还有普莱斯尔所译的古维叶的《地党之变革论文集》⑥(自一八三四年起)。在那本书里,我发现有一份旧剪报作为书签夹在页子中,上面有关于某种奇怪的鲵鱼的报道。
  【① 希布尔·杨(1780-1834),捷克民族复兴活动家,作家,翻译家和编辑。】
  【② 扬·斯瓦托普鲁克·普莱斯尔(1791-1849),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杰出活动家、科学家和通俗科学读物作家。】
  【③ 沃伊杰赫·塞德拉切克为十八世纪捷克科学家。】
  【④ 一八二一至一八四○年间出版的捷克科学杂志,团结了民族复兴时期的捷克科学家和进步活动家。】
  【⑤ “捷克蜂王会”出版的科学杂志,一八二七年创刊。】
  【⑥ 该译本附有序言和古维叶传记,并附有译者所提出的地质学论点。】
  当我拜读了您关于这些神秘的鲵鱼的大作之后,就想起了这书签,于是便把它找出来。我想您也许会对它感到兴趣。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大作的热心读者,我谨将这份剪报寄上,请查收。
  J·V·纳伊曼

  信中所附的剪报既无标题也无年月;从它的文体和铅字看来,一定是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或三十年代出版的。报纸已经变黄和破损到难以辨认的地步了。乌尔教授差一点要把它扔到字纸篓里去了。可是这张剪报古考的程度使他动了心,因而就开始读下去。不一会儿他就惊呼道:“天哪!”说罢激动地推正了他的眼镜。下面就是这份剪报的原文:

  论人形娃娃鱼
  自国外报纸获悉,英国某舰长(海军中校)自远洋归来后,携归其澳洲海面一小岛上所见奇特爬虫类动物之报道。该岛有一环礁湖,不仅甚难到达,且与大海毫无相通之处。该舰长与该军医在此小憩。当时湖中出现某种类似蜥蜴之动物,但以二足行走与人类无异,大如海狗或海豹。上岸后以颇为优美而奇特之姿态四处行走,观之有如舞蹈。于是该海军中校与军医乃开枪击杀其二。据云此种动物身体粘滑,无毛无鳞,状似蜥蜴。次日晨前往拣取此二动物尸体时,以腥臭难闻之故,不得不弃尸而归。后彼等乃命船员下网湖中,以便生擒活怪兽一对装船运归。捞捕之后,水手乃将大量娃娃鱼成批击杀,拖上船者仅只二头。据云此种怪兽身体有毒,有如荨麻棘手,并有恶臭。后彼等将此二怪兽置于海水桶中,以便携往英伦。然而船经苏门答腊时,此二头被捕获之娃娃鱼乃乘夜色自桶中爬出,自行打开船舱窗口,纵身跃入海中,不知去向。海军中校与该舰军医声称,此种动物极为奇特,狡黠异常,以二腿行走,并发出怪异吠声与咂嘴之声,然而对人完全无害。故吾人实可称之为人形娃娃鱼云云。①

  【① 原文剪报以哥特式铅字排版,保留了十九世纪初叶的捷克书写特点。】
  这份剪报的全文便是这样。我的天哪!乌尔教授激动得又说了一句。这个人是从什么地方剪下来的报纸?为什么连个年月日和标题都没有?还有,那份国外的报纸是什么报?那位海军中校叫什么名字?那是哪一条英国军舰?在澳洲海面乌尔教授的推论则以拉丁字排版,也保留了旧习惯。作者以此讽刺同时代学者的自我炫耀。的小岛到底是哪一个小岛?从前这些人怎么就不能更精确一点呢?呃……为什么不能更科学一点呢?要知道,这的确是一份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是啊,澳洲海面的一个小岛。一个满都是咸水的小湖。这样说来,它一定是一个珊瑚岛。而且是一个环状珊瑚岛,里面有一个几乎无法达到的咸水湖,在生物进化方面更先进的外界环境和这儿完全隔绝,它们在这自然保留地中没有受到惊扰,这正是保存这种活化石动物的好地方。由于它在这个小湖里找不到足够的食物,当然就不可能大量繁殖。这一点是很明显的,教授自言自语地说道。一种动物象娃娃鱼又没有鳞,并且象人一样用两条腿走路。那就是说,不是许氏古鲵便是古鲵的近亲。假定就是我们这种许氏古鲵,假定这些可恶的水手们在那个小湖里把它们全杀光了,只有船上的那一对得以幸存吧!注意!这一对鲵鱼在苏门答腊逃到海里去了。这正是在赤道上,条件在生物学上说来是极为有利的,在这种环境下有着吃不完的食物。象这样的环境改变,是不是可能在这种中新纪的古鲵身上引起那种强大的演化动力?它已经适应了环礁湖中的生活,这是很明显的。我们不妨假想:它的新居住地是一个陆地环绕的静水海湾,其中有大量的食物,那又会发生什么情形呢?由于迁移到最适宜的环境中,而且又有着巨大的活力,这些鲵鱼开始繁殖了。情形就是这样,这位科学家欣喜地说。这些鲵鱼如饥似渴地开始了它的进化过程;它们就象发了狂似地投身于生活之中;由于它们的卵和蝌蚪在这新栖居地没有任何特殊的敌人,所以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占领了岛屿,但在迁移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放过了某些岛屿,这当然是很奇怪的事。就其它方面来说,这是由食物决定生物迁移的典型例子。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它在以前没有开始这种发展?埃塞俄比亚-澳洲地区一直没有,或直到最近以前还没有任何人报道任何鲵鱼,这一现象和上述事实是否相符?难道说那个地区在中新纪时期发生了某些对这些鲵鱼的生物学性质不利的变化?这很有可能。也许出现了某种特殊的敌人把这些鲵鱼消灭了。仅仅在某一个小岛上与外界隔绝的小湖里,这些中新纪的鲵鱼才得以幸存——自然,它们为此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在进化过程中停滞不前,陷入停顿状态;这就好象是一根上得紧紧的发条无法开动一样。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这种鲵鱼的本质原来具有极大的发展前途,它们本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完美和高级,谁也不知道它们究竟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乌尔教授想到这一点时,几乎颤抖起来;事实上谁知道这种许氏古鲵原来是不是要发展成中新纪原始人的呢?)
  但是,瞧啊,在这种进化过程中,受到压抑的动物现在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新的和希望比原先大得不可比拟的栖居地区里,紧紧卷着的那根进化的发条开始松开了;这种古鲵现在正在以何等的生命飞跃的速度、以何等充沛的中新纪生命力与急切的步调,沿着进化的大道飞奔呵!它们是如何狂热地在竭力弥补进化过程中损失的那亿万年的时光啊!难道可以想象,它们对目前已经达到的进化阶段已感到满足了吗?它们究竟是将在我们亲眼见到的这次生命力的爆发之后就衰竭呢,还是刚刚走到进化过程的门前,准备升到一个不可限量的高度上去呢?
  当乌尔教授聚精会神地阅读这份发黄的旧剪报时,心中被一种先驱者的智慧的热情激动得颤抖起来,上面的话就是他当时随手记下来的想法与假定。他想道:既然没有人阅读科学杂志,我就在报上把它发表出来吧,让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现在亲眼见到的伟大的自然进程。我要给它标上这样一个标题:
  “鲵鱼有发展前途吗?”
  但是,《人民报》的编辑们一边草草地看了看乌尔教授的文章,一边大摇其头。怎么又是这些鲵鱼!我个人认为读者对这些鲵鱼已经腻透了。现在已经是换个新玩艺的时候了。此外,这种学术性的讨论对报纸也不合适。
  于是,这篇关于鲵鱼的进化及其未来的文章就始终没有刊登出来。



《鲵鱼之乱》作者:[捷克] 卡列尔·恰佩克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