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刚结束了大学的学业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长的我,旋即担负起了米切尔·恩德《毛毛》一书的出版任务。这是作为新社长的第一部书,所以我接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请去和他谈谈该书的手稿时,颇感到此事不同寻常。
  说起与米切尔·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手艺人。他会仔细听取对他手工产品的品头论足,只要批评得对,他会立即改动自己的文章;说困难,是因为他博学多闻,他希冀出版社方面的高水平的批评。他想知道用两千年来的文学规范,即从文学史和美学的角度来衡量,他的《毛毛》应该是什么模样。
  我本人曾对德国浪温派及其理论作过深入的研究,这使我获益良多。所以,在米切尔.恩德的浪漫主义新作《毛毛》一书的审校部分,从一开始交谈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
  谈话不久我就使他确信,一部浪漫的童话,其书名也应该浪漫。该书的颇为罗曼蒂克的副标题“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小女孩替人们找回了被窃走的时间”便来源于那次交谈。
  《毛毛》一书是恩德对意大利、对罗马的爱的表白。自1971年起,这位大作家便和他的夫人英格褒尔格定居在那里。在《毛毛》一书的描述中,城外的明媚的地中海式的风光与现代化大都市里的没有灵魂的阴郁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打开手稿我就有一种感觉――米切尔.恩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就要问世了。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寓言体幻想小说:时间是上苍的赠与,但是人们却一再丢失它。这是人们的功名利之心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这是一部新浪漫主义传统的现代艺术童话,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同时又是一部卓越的政治小说。
  这是因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毛毛》都对年轻人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年轻人最懂得米切尔·恩德在本书中传递的信息。他们对恩德笔下的现实的理解是质朴的、深沉的和富于想象的。这种现实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一现实及是工业社会的悲剧――人们都认为自己极度缺少时间,从而产生了丢失自我和失去自主的危险。
  最容易对这种现实作出反应的正是年轻人。如果某种意识形态或信仰方式使他们失去自主,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某种更容易理解和更合理的“异化”的产生。《毛毛》从来没有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原著的形式出版过,其源盖出于此。
  就这样,随着《毛毛》一书的问世,我与米切尔.恩德之间开始了漫长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和友谊。在我们共同喜爱的书目中,有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荷马、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罗贯中的小说,现在又加上了这部《毛毛》。

  汉斯于尔格尔·魏特布莱希特
  1999年7月于斯图加特



《毛毛》作者:米切尔·恩德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