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对北师大版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商榷

作者:李 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以下简称《教材》),和其他初中数学教材比较而言,既删减了许多繁难偏旧的知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非常注重学生通过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通过和其他使用《教材》的教师交流,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认为《教材》有以下几点尚需完善的地方,现提出来和《教材》的编者和《教材》的使用者商榷,不对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一、 内容欠妥当
  
  1.知识错误
  众所周知,星期日是每一个周的开始,而不是每一个周的结束,然而,《教材·七年级上册》§2·7《水位的变化》(p72页)中却把星期日作为周末,建议更正。
  2.标点错误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页把勾股定理叙述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在“a”和“b”之间应该使用顿号,然而却使用了逗号。此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0页习题1.4中的第1题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建议一并改为顿号。
  3.用词不当
  (1)《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4页习题1.5第2小题中护城河的量词“条”和梯子的量词“架”都写成了“个”。(2)《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4页习题3.2第4小题将“一滴墨汁”写成“一团墨汁”。(3)建议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8页例1中的“爬虫”改为“壁虎”、“蜥蜴”或者“娃娃鱼”,更形象直观些。(4)整套《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都把“连结两点上的线段”的连结”全部写成“连接”是不恰当的。“连接”的含义是:①事物相互衔接,如山岭连接:②使……连接,如连接线路;而“连结”的含义是:画一条直线把两点连结起来。可见“连接两点上的线段”的“连接”改为“连结”更恰当些。(5)建议将《教材·七年级下册》P239页“读一读”中的“其实,镜子是画家进行创作时的素材”的语句中的“素材”二字改为“工具”二字。
  4.产生歧义
  (1)《教材·八年级上册》P217页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教学时,就有学生向我提出:
  2x+3y=153a+2b=9
  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因此,建议在“个”和“未”两个字之间加上“相同”二字,以免再让学生产生相同的歧义;(2)我们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了一个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可是,《教材·八年级下册》P90页却说:“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多了“可能”二字,容易让学生产生“除了两边同时乘以了一个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外,还有产生增根的其他原因”的歧义。因此,建议将“可能”二字删掉。
  
  二、 删减欠妥当
  
  《教材·七年级上册》将§2·7《代数式》中的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删去是不妥当的。没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作为约束、指导,学生在作业中书写代数式时胡乱书写,该省略的不省略,不该省略的乱省略,一会儿字母在前,一会儿字母在后,总之乱七八糟之处,难以一一列举。因此,建议在该节之中增加代数式书写规则的内容;
  《教材·八年级上册》§2·2《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中将介绍根指数“2”省略的说明删去,给后面将要学习的立方根以及高中阶段学习分数根指数带来极大的不便,建议将该说明恢复;
  《教材·八年级上册》§2·6《实数》删减了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然而例题和习题中却大量出现了同类二次根式的计算,由于缺少基本概念的指导,教师教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非常困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还相当得差。看来,在《教材》中增加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有益而无弊的。
  《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中删减了“十字相乘法”的内容,给学生的继续学习增加了困难,因为在九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因式分解法特别是“十字相乘法”应该是首选方法,因为“十字相乘法”的计算过程非常简单易懂,学生学习时很容易理解接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都补充了“十字相乘法”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议在《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中增加 “十字相乘法”的内容。
  《教材·八年级下册》§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删减了样本容量及其相关内容。我们知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的代表性就越大。因此,离开了样本容量只谈样本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在学习时也感觉到很迷茫。所以,建议在这一节中增加样本容量及其相关内容。
  《教材·九年级下册》P70页在“议一议”中讲解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时,用图2-24中的三幅图表示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有两个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并且在问题(2)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方程-2x+1=0。有根吗?”,由于《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删减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其相关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此处知识时无法理解。所以,教师不得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内容。况且,《标准》只是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作为弱化的内容,并没有作为删减的内容。因而,建议在《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中恢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其相关内容。
  
  三、 内容重复累赘
  
  《教材》在以下几处出现了重复的内容,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增加了教材的内容,显的重复累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建议将重复的内容删除。
  《教材·七年级上册》P45页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和同册P49页内容重复,建议在学生学习了绝对值的知识后在统一安排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
  《教材·八年级上册》§4.6和《教材·七年级上册》51.5的多边形的内容重复。
  《教材·七年级上册》P30页弧的定义和《教材·九年级下册》P96页的圆弧的定义重复,被绳子栓着的狗围绕着桩旋转的图重复。
  《教材·九年级上册》P19页“读一读”——勾股定理的证明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的内容重复。
  《教材·九年级上册》P110~120页《视图》和《教材·七年级上册》P20~27页《从不同的方向看》内容重复。
  《教材·八年级上册》P106页“做一做”“在图49中,AC=BD=16,AB=CD=EF=15,CE=DF=9.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中没有“16”、 “13”和“9”等三个数字,并不影响问题的求解,属于多余的条件,建议删除。
  
  四、 叙述欠妥当
  
  数学中的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的叙述,要力求顺口,顺口了,读起来易于上口,也易于理解和记忆。然而《教材》中的许多运算法则和运算公式的叙述较为咬口,建议本着顺口易读的原则加以修改。现笔者略举几例说明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