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简论异性效应的德育价值

作者:马希良 李玉花




  一
  
  学生是学校这个特殊社会形式的主体,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同伴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学校教育的情景之中,教育的对象,从性别而言,非男即女,男女学生在一起自然会产生马斯洛讲的人类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所以学校中的异性交往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回避而必须直面,且研究解决应对的问题之一。
  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出现向往异性这是青春期的一种生理反应和性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往往时下有些地方、学校,由于一些不良意识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把性科学划为禁区,性教育不够,不少学校缺乏全面引导,重禁轻疏。又加之青少年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社会经验和必要性知识,致使不少学生对异性交往缺乏正确认识。容易产生两个极端,要么疏远冷淡,心之向往;要么亲密过度,谈情说爱,友谊畸形发展。其实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在学习上开展互助,在生活上相互照顾,这对于培养健全发展的心理状态大有裨益。男女学生可以从中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和生活。正常的异性友谊可以帮助双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并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基础。纯洁的异性友谊可以使男女同学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充实生活。在学校男女学生交往中,产生的这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和激发力,并能使男女学生在交往中体会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而对交往双方的活动与学习通常起到积极影响的现象,就是男女学生交往中的“异性效应”。它是一种性别角色而激发产生的心理效应。在新课改下,应认真研究分析这一产生在校园中的司空见惯的心理现象的德育价值。
  
  二
  
  青少年学生“异性效应”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我们把握认识这一规律,才能深入挖掘其内在积极因素,并充分利用其实现德育目标。
  1.异性效应的发生有它自身特定的条件。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构成,无论哪一方,均不能少于所需要的最低比例百分之二十,并且年龄要相差无几。
  2.异性效应产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应该在青春期发育的中期。因为在青春期初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性别发育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于是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而在青春期中期阶段,这时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青少年学生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相互怀有好感,对异性表现出关心、萌发出彼此接触的要求和愿望,开始喜欢一起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
  3.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产生异性效应。进入青春期中期以后,学生心理发生重大变化,内心矛盾冲突非常激烈,情绪变化多端,需要将感情寄托转向交友,不仅需要同性友情,而且还需要异性友情,如果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孤独焦虑,骚动不安。因此,发展异性友谊对男女学生均有好处。
  4.异性效应在男女身上表现的生理、心理特征。一般男生擅长抽象的、宏观的思维方式;女生则是形象的、微观的思维方式;男生性格坚强、豪放、果断;女生性格则温柔、细腻、缠绵;男生注重理智,女生注重感情;男生粗心,女生细致;男生暴发力比较强,女子耐力比较大……所以,由于男女学生异性效应的产生,可以完善性格,修养品性,取长补短,共同受益。
  5.异性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特征。异性交往有助于男女生自重文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女生参加的劳动,男生会松松垮垮,尽磨洋工;而有女生介入,男生会变得异常有力,踏实肯干;在没有男生的“女儿国”里,叽叽喳喳,易产生嫉妒;而男生的出现,女生的笑声就甜润了许多,变得格外温顺而娴静。
  
  三
  
  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中后期以后,正是学校教育利用异性效应,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道德教育机制的关键之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把握异性效应德育价值的内涵就尤为重要。
  1.异性效应中的首要德育价值——养成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般地,女孩子认识美早一些,到青春期中后期,异性之间的广泛交往,产生情感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依恋。作为交往的重要方面,对美的选择和追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人体美转向气质美,而且,这种转变有一定方向,服从特定的模式。在女生面前,男生尽展个人所希望有的能力,体魄和风度,即时下话说的“酷”与“帅”。在男生面前,女生竭力表现出自己的温柔、高洁,充满魅力,即时下话说的“柔”与“雅”。有时候,男生故意装潇洒,女生故意装可爱,给自己树立起高标准型的自我形象。异性效应的这种微妙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的正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净化力量,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这中间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包括着“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的矛盾。只要教育者以点金之手,正确引导,就能使学生向往远大的生活目标,走向美好的人生道路。
  2.异性效应中的重要德育价值——强化集体生活的凝聚力。研究发现,在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组成的集体里,往往会因一些小事而发生摩擦,引起冲突,异性效应可以缓和避免这种情况,促使学生相互关心,推动人际理解,其基础是两性本身的相互吸引。所谓人际理解,实质是彼此对相互个性的认识、同情和许可,在此基础上,异性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可使双方建立友谊,构成集体的凝聚力。
  3.异性效应直接的德育价值——强化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在学校中,异性学生交往,既是长期的,又涉及学习和劳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加深了学生对自己性别角色特征的体验。现代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他承担的角色所决定。在我们这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面前,异性效应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揭示生活真相,进一步扩大角色范围,形成他们的社会道德、性道德和爱情道德。
  4.异性效应间接德育价值——调控减少犯罪冲动,增强抗诱惑能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被犯罪心理学称之为进入“危险期”。据一份调查表明:46.7%的犯罪青少年基本上是由冲动产生犯罪行为。在学校中提供正常异性交往,并以人性化开展管理,创造条件,使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以打破异性之间的神秘感,克服好奇心,理性对待社会心理的奢靡污染,对摆脱由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而引起的生理发育的“危险期”,心理发展“危险期”、社会心理“危险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