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教研组隐性功能的凸显策略

作者:程 勇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学统一性和完整性、促进校本教研、设计和执行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科研计划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教研组的显性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组隐性功能的凸显将越来越重要。教研组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它是指由教研组活动所产生的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尚未显性化的但却发挥着特殊作用机制的功能。教研组的隐性功能虽然不易被人们觉察到,但却存在于教研组的实际功能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功用。教研组常见的隐性功能主要体现为愿景导向功能、情感互助功能和增强教研组凝聚力等三个方面。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加速教研组隐性功能的显性化。隐性功能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不断地被显现并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才能体现它的最终价值。
  
  一、 愿景导向功能及实现策略
  
  教研组的愿景导向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教研组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科研任务而为教研组成员所树立共同发自内心的愿望或意愿的功能。它有三条实现的基本途径。
  1.愿景导向功能
  愿景是指人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能够具体到为实现某个价值目标而采取的努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有着鲜明的目标导向性。从语义用法上来说,愿景更多的属于复数概念而不是单数概念。教研组为组内成员树立共同的愿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真正共同的愿景或愿望能够使教研组成员紧紧地围绕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员之间会淡化个人之间的利害得失关系转而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凝聚力不是那么随便就能够产生的,它是基于共同愿景而产生,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能成为梁山好汉的口号一样,那是因为这种观念已经深深印记在他们头脑之中从而形成了共同的愿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研组愿景导向功能的重要性。
  2.实现策略
  既然教研组的愿景导向功能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为教研组设定一个共同的愿景呢?以下三条应该是树立共同愿景的基本途径。其一,培养教研组成员的共同语言,并形成在教研组成员之间能进行深度会谈的氛围。教研组成员之间共同语言的培养是教研组形成共同愿景的基本条件,这种共同语言可以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使命等。深度会谈就是教研组所有成员(包括教研组长)都应该对人敞开心扉,从而开掘每个个人愿景的闪光点,进而为共同愿景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其二,教研组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就是若干人为了完成特定目标或任务的团体。这个意义上来说,教研组就是一个小型团队。团队学习和共同语言的养成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共同语言的形成方式是建立在团队成员学习的结果之上的。另一方面,只有团体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因为团体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其三,实现教研组成员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是成员不断突破自己既定的目标、愿望,永不满足现状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自我超越对于教研组共同愿景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教研组成员都有自我超越的欲望,产生于个人愿景之中的共同愿景才会有激励动力。这是一个教研组要树立共同愿景首先要做的三件事。
  
  二、 情感互助功能及实现策略
  
  教研组的情感互助功能指的是教研组成员之间在情感上对各自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助等功能。情感互助功能的显性化能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1.情感互助功能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情感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涉及到个人具体的方方面面,一旦这种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人产生挫折,挫折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教研组成员在长时间的教学科研活动之余与同事之间没有沟通交流的机会,则会心情烦闷,感觉压抑,甚至对工作不满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相反,如果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能够有机会与同事简单的聊聊天,谈谈自己生活上或工作上的障碍,甚至发发牢骚等,这些都是适当的情感发泄措施。这样的话就会使他卸掉精神上的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友谊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孤独的感觉,满足自己“爱”与“被爱”的需要,使整个教研组有“家庭般”氛围,从而实现教研组的情感互助。
  2.实现策略
  情感互助功能的显性化也要有一定的实施策略,以下两个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思路。其一,教研组和谐沟通氛围的创造。和谐沟通环境创设的表征是有自由讨论的教研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人际交往的互信关系。和谐环境的创设取决于教研组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教研与情感的双重价值取向。这样,教研组的活动才有可能形成一种和谐而又生动、轻松而又富于生气的人际关系和教研文化。教研组所有成员良好的沟通氛围是优质沟通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其二,各种“业余会”的开展。在正式的教研组工作会议之外,不妨可以开展一些诸如联欢会、茶话会、舞会等一些旨在促进教研组成员间情感交流的联谊活动作为大家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些非正式的会在情感沟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 团队学习功能及实现策略
  
  教研组的团队学习功能是指教研组发展其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功能。教研组应该成为一个教学和科研团队共同体。
  1.团队学习功能
  教研组的团队学习是沟通与思考的工具,它强调成员之间彼此不再孤立,不再自我防卫,不预设立场,在不敬畏的情况下学习。教研组团队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团队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队真正在学习时,不仅团队整体能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更快。教研组团队学习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动态的最佳方法,实际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只有教研组成员一起学习、成长、超越和不断进步才能让教研组这个团队发挥更大的力量。需要提出的是教研组的团队学习并不排除组员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与主张成员的自我超越不是矛盾的。因为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同时又是团队学习的一个目标,当每个成员都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的时候,团队的功能也将呈现出崭新质变。
  2.实现策略
  教研组团队学习功能的实现需要整个教研组为之付出努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实现这个功能首先就是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要把以往那种认为教学和教研是“单个人的事”彻底地抛弃。其次,在教学层面,要形成一个集体备课的共同体,形成大备课观。教研组成员一起探讨实际教学科研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再次,在科研层面,主张以教研组为集体申报研究课题并集体参与课题的研究。集体课题的完成要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力量,最终形成教研组的教科研共同体,只有这样的教研组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研组。最后,教研组要为成员设定一定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所有成员的努力,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彼此分工合作和共同协调,达到这个目标与否应与每个成员承担的责任挂钩。同时,教研组内部又要有一定的竞争机制,没有竞争机制的教研组团队将是毫无生机的机器。
  总之,教研组在新课改背景下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重大任务,教研组功能的发挥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理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来挖掘教研组的隐性功能,并把它转化为显性功能或把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合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功用。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