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小学校社会资本的开发及其机制探索

作者:何莎莎 张学敏




  一、 社会资本:中小学校可开发的办学资本
  
  资本有三种基本形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1]。在教育领域里,这三种资本形式同样存在。学校社会资本指的是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合法的前提下,与内部、外部各种组织或个人在长期交往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通过这些关系网络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它是区别于学校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本,是办学的基本的资本形式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的生存环境较简单,教育投入来源单一,学校的场地、设施、师资等所有的办学资源都由政府包揽,学校办学较为封闭,与外界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很少,学校办学形式主要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作用显得非常微弱。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学校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教育投入来源主体日益多元化,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也日益复杂多样,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交往越来越广泛,学校办学需要多样的充足的资本。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较为缺乏,教育经费投入严重短缺是物质资本缺乏的突出表现,也是一直制约着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无法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因此,要求社会资本提供补充,就亟需大力开发、利用学校社会资本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与此同时,现实表明,办学过程中,中小学校社会资本在补充其他形式资本的不足、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机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省交易成本、提高办学效率等诸多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中小学校社会资本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办学资本,影响到学校的现实办学水平。
  然而,由于社会资本自身的无形性特征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只认识到了前两种资本形式,却忽视了现实存在的无形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仍较多地处于潜在的“闲置”状态,造成了这一办学资本的严重浪费。目前,中小学校的社会资本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难以实现其增殖,也就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对学校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不足的重要补充作用。当然,从另一角度来看,这说明中小学校社会资本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开发的办学资本。
  
  二、 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1.缺乏认识基础
  (1)存在认识偏差
  现实中,人们对于社会资本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以偏概全地将“社会资本赤字”等同于社会资本的现象仍广泛存在。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属于社会资本。根据福山的理论,诸如裙带关系、黑社会组织的关系网络等违背社会价值规范的“关系”根本就不是社会资本,而是“社会资本的赤字”[2]。学校内外的一切关系和网络也并非全都属于学校社会资本。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关系中也有“社会资本赤字”。教育领域中腐败与寻租现象的确时有发生,但并不是主流,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在于如何规范、约束这些不法现象,而非不加区分地一概否决。
  (2)缺乏开发与利用意识
  目前,人们较多关注学校的物质、人力资本,也非常注重学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而对学校社会资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学校领导没有明确的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意识。
  2.缺乏相应保障
  (1)缺乏法律与制度保障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中。办学过程中,学校在各个方面均有可能与社会其他组织或个人发生交往与联系,但是,学校外部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学校生存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中,学校经常会遭遇其他组织带来的“社会资本赤字”现象或者是其他组织对学校的不合理要求,学校无权对其进行处置,而现有的法律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那些不合理行为,缺乏对学校的保护,学校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手段来与不合理行为进行有力的“抗衡”,诸如此类来自外部的压力让学校无可奈何,反映出学校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
  (2)缺乏内部支持的保障
  目前的中小学校中,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加之现行人事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也带来一些问题,阻碍学校内部社会资本的积累。因而,很多学校内部尚未形成高度信任的机制,没有建立起和谐的内部关系网络,实际上也就是尚未建立起稳定的学校内部社会资本。学校内部社会资本的欠缺,会导致学校缺乏凝聚力,也会影响到学校与家长、学校与政府以及学校与外部多种组织之间关系的稳定,阻碍学校外部社会资本的开发。
  (3)缺乏连续性保障
  社会资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资本的建立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长时间的连续的积累,且越使用越丰富,越不使用越贫乏。而有的学校领导在与他校的交往、联系中仅凭个人一时的兴趣,另外,现行人事制度下,校长轮换,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往届校长在任时所建立的关系网络,新任校长缺乏维护这些网络的意识,导致关系网络的保持缺乏保障,连续性差,造成学校社会资本的流失。
  3.缺乏规范与约束
  学校的有形资本均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管理,比如,针对物质资本,有相关的财会制度、审计制度、学校资产管理办法等来进行管理,防止学校有形资产的流失,人力资本方面,对教师资格、评聘、师资流动等也有相应的人事制度来规范,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但至少有制度可依,并且在现实办学过程中,这些制度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运行机制。而目前尚没有针对学校社会资本的制度来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进行指导、约束与规范,没有形成学校内部与外部的互动,使得学校社会资本不能得到充分挖掘,难以形成系统、规范的开发与利用机制。
  4.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
  关于社会资本的测量,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比如在个人社会资本、国家社会资本的测量方面,有的学者建立了一些模型,尝试作出定量分析。而不同领域的社会资本,其构成、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测量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学校社会资本,目前尚未有专门测量模型的研究。
  
  三、 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学校发展
  
  中小学校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不单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乃至社会的稳定,其开发与利用也需要学校内部、外部多方面力量介入共同作用,建立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机制,促进中小学校社会资本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
  1.构建开发机制
  (1)增强开发与利用意识
  学校社会资本是学校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本,应该成为我们日益引起重视的因素。目前人们对社会资本认识的偏差,开发与利用意识的缺乏,是学校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存在障碍的一大根本原因,因而,要使中小学校社会资本得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迫切需要矫正认识,树立开发与利用意识,提供认识基础。
  从学校外部来讲,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资本理论,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资本观念,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围,使人们将社会资本理论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认识社会资本的涵义及其重要作用,为学校社会资本的开发奠定基础。对学校内部而言,除了对社会资本正确认识外,还要使学校所有成员清楚地认识学校的内部、外部社会资本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教师开发、利用社会资本的意识,使他们主动地开发、有效地利用、长久地维护,使学校社会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