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细节”还是“体系”

作者:张永军




  当前通行的四种版本(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虽然在编排体例、知识整理和课程设置上各有倚重,但在内容编撰上,表现出了共同的认知取向和思路判断:专注于认知体系的建立而淡化了历史常识的积累和梳理。对于这种思路或取向,笔者不能苟同。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还是应以常识的积累、史实的梳理为主,而以体系的构建、知识的养成为辅;换言之,在“细节”(常识的记忆、积累)和“体系”(知识的养成、规律的总结)之间,当突出“细节”的中心定位。这是因为:
  一、 较之于初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虽然在认知能力、思考水平、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教育目标仍定位于“认知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7版)》)。由此可见,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仍然以最基础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增强历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为本。换言之,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并不关注于对历史、知识学科洞识力和研究能力的养成,抑或说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发现、培养历史学家、历史工作者,而是旨在通过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常识储备,从而强化识记的层次,进一步增强历史的使命感、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感知力、对现实的反省意识和能力。由此,在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撰中,如果过多偏执于“体系”而疏忽了“细节”,必将导致其学习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偏移,致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疏于基本记忆和识记层次的提高。即便他们能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运用相关理念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但因为其学习过程的空泛和粗糙并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和启迪,从而最终影响到历史教学教育功能的退化。因此,当前通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专题”设置教材、以“体系”建构知识的理念和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架空”了历史学习,淆乱了高中历史教育基础性的课程性质。在“细节”和“体系”之间,若要保证高中历史教育的有序、实效和中心突出,必须突出“细节”的中心定位。
  二、 偏执于专题设置、体系建构的历史教科书,并不适合高中教学的实际。以这种思路、模式编撰的历史教科书,超出了大部分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因为,在专题设置、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关乎一国、一地、一时、一人的相关史实,被分割成多处,限于高中生认知习惯、思考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实际,他们很难将这些知识再系统地整合起来,以实现对其一国、一地、一时、一人的完整理解和整体感知。如岳麓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将其“必修部分”的学习内容划归为“政治文明”“经济增长”“思想文化”三个专题(模块),若要全面了解其中一国、一时(如古希腊)的有关知识,即需要将这三个专题(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但限于高中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解水平,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间隔(这三个专题的学习不能同时进行,而是以模块的形式被安排到2~3个学期),绝大多数学生很难独立完成。鉴于高中生的现实情况,笔者以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撰,不宜进行重大变革,在“细节”和“体系”之间,不应改变传统教科书重“细节”的中心定位思路;专题型的学习、体系式的思考,可以考虑安排到“选修部分”予以锻炼、启迪,但在“必修部分”,还是应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梳理为本,以保证历史学习的系统、完整和顺序。否则,绝大多数学生将很难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并会因为学习的难度而影响到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感知,从而最终影响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功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除了历炼必备的史识、梳理必需的历史知识外,还要培养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详言之,即“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7版)》)。简言之,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关乎到我们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树立和爱国主义情操、历史使命感的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维护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和保护我们独立的民族文化品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而强化“细节”记忆、巩固常识积累,对于我们能够“拒绝遗忘”“守护记忆”具有最为切实的意义和保障。因为,只有铭记了历史、守护住记忆,才能实在而真切地了解民族文化传统的伟大和璀璨,才会自觉地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但当前通行的这几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细节”的漠视、对学科知识本身(“体系”)的偏执,无疑偏移了这一目标,它所导致的学习过程的空泛、粗糙,以及所造成的学生们疏于基础记忆和识记层次提高的认知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弱历史教育对于维护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和保护我们独立的民族文化品格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鉴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性质、目标、意义以及高中生的学习实际,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撰,还是应回归“细节”,以传统教科书重编年、重国别、重大事分析的思路和体例设置课程、编排教材。其实,教材改革,并不一定非要表现为体例的改变、思路的转向,还可以表现为对已有内容的扬弃、在内容编撰上的进一步科学、缜密和有效。而在教科书的编撰中,如果所遵循的思路判断和认知取向大致相同,我以为,也无需并行几种版本。不妨将这几种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组合、扬弃,这既便于优化教学资源,保证教学活动同一,从而减少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不统一而导致的不便和繁琐,又可以节约宝贵的资源。是谓数得。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