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韦耀阳 周 丽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倡导,“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学”[1],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2],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3]。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主张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的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一个人的缺点也是一个人的优点,当一个缺点被改造时与之伴随的优点也消失了。只看教育者如何去认识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担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任。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中,给予被教育者人格尊重,挖掘被教育者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心灵不膨胀、不压抑,处于舒展状态。积极心理学的用法就是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体现自身价值,使他们在成功的美德构建中完善其人格,我们必须首先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心态,必须将其调节到一种积极的状态。这就涉及到班主任的工作,学生的心理主要由班主任来留意。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班主任应该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达到学习更佳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主观幸福感。通过快乐创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培育和历练,发展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 创造出积极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达到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一、 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应该培养学生两个意识,一个是参与意识,另一个是竞争意识。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去除学生的依赖心理,要求学生不可作“容器”只管装,而要作海绵主动去吸。问题要自己发挥,答案要自己寻找,教师只是引路而已。上课时,积极鼓励学生认真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努力地竞争,大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同意见,应鼓励反驳,申诉理由,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坚持民主管理,坚持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树之以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是必须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要有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勇气,具备引导和解决学生生理、心理困惑的能力,敢于把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找到自尊, 培养自强,敢于创造。在与学生交流中,应该经常换位思考,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为此,班主任要至少做到三点:一要思想民主,破除旧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推崇民主式的现代教育观念;二要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三要作风民主,对学生要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风尚;3.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座右铭”,从学生中征集“学生心语”;在班级墙壁上设立“班级文化专栏”,用名人名言、学生反思、心理健康常识、发言稿、演讲稿等启迪学生思想智慧;把黑板报当作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类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常常利用《学生守则》、校规、班规及“公民道德规范”等内容,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约束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同时, 要充分利用学校在元旦、春节、清明节、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会合作、锻炼意志、净化心灵、升华信念;积极通过家访、电话采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和交流,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总之,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更要善于利用情感、情境去陶冶学生,以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一个较大范围的和谐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 创建积极的班级规章制度
  
  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了解自身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自我管理上的班规,以“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为原则,保证充分利用时间。每次开学,首先提出容易操作的要求,如课堂严肃认真,课外活泼轻松,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了正常的轨道。每日开展控制三闲活动(闲思、闲事、闲话)并定期检查,进行记载;每个月的月底的班会进行一次以“我的进步”为主体的演讲。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激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近期奋斗目标,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养成每天检查自身行为的习惯,有反思才有进步。重自尊,讲主动,实施自我教育。理解学生,不训斥,不惩罚,寻找交谈的突破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缩短师生的距离,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入学生的中间,尊重孩子的一切,用孩子的眼睛看问题。
  
  三、 创建积极的文化氛围
  
  班班级文化建设,动态文化起重要的作用。1.德育课堂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矛盾、生活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寓教于乐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积极良好的个性得到了发挥和发展,而消极的不良个性受到抑制和排斥,使自我形象不断完善、成熟。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条佳径,此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书本上没有的社会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切忌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同一般的劳动任务。3.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要求学生认真听、快速记,并在新闻结束后,针对今日新闻中的焦点内容或是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一条新闻展开讨论。长时间的熏陶,学生被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所感染,道德水准不断提高;也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看到祖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为祖国明天而学习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班主任在管理工作过程中用积极教育的方法转化学生行为,培养性格自信、心智健全的学生,他们必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体、爱同学,积极向上,乐于在班中发挥作用,走出自卑心理,融入班级体,使班级形成很强的团体精神,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SheldonM,King L. Why PositivePsychology Is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6(3):216-217.
   [2] Seligman ME,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
  [3] 张倩,郑涌. 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 心理学探新, 2003, 23 (3):6-10.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