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矫正学生自卑心理的案例举析

作者:曹庆爱




  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只是要培养出文化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应该要培养出能独立生活、抵御挫折、自信愉快生活等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学生。因此,我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通过两个案例来谈谈我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案例一
  案例回顾
  初三、一班有个叫李帅强的同学,上课精力总是不能集中,还时常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服从老师的教育,出口“脏话连篇”,讽刺、漫骂同学,不关心班集体,思想极端消极,对立情绪强烈。
  分析与措施
  我接手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后,就一直仔细观察他,分析他的言行与学习成绩的变化,寻找机会与他谈话交流。
  我强烈地感觉到在他麻木的背后其实有着深深的“渴望得到关爱、渴望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的强烈渴求。李帅强同学的成绩差和自暴自弃、逆反对立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与他长期以来得到的批评多,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少,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失败和教师、同学的否定性评价,使得他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相比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自卑感特强。
  父母的不合理要求,非打即骂的粗暴家教方式,更是加剧了他的挫败感,使得他在家里也是倍受精神折磨,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正是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不断地遭受着失败的打击,遭受着自尊心的挫败,遭受着自信心的毁灭,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散漫”心理和“逆反”心理得以不断被强化。对家庭生活日益厌倦,对学校学习毫无兴趣,从而导致他开始逃避现实,采取了消极方式来应付人生。
  鉴于以上观察和分析,我认识到:要想帮助李帅强同学,就要先改变他的自我错误认知,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替代他消极的心理暗示,重新建构他的自信心系统,以形成他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于是,我就从小处入手,先用“微笑的笑容”来面对他,用“赞赏的目光”来注视他,用“夸奖的语言”来评价他。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之间逐渐多了信任、少了对抗。他已经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与我的交流也越来越坦诚。他一旦有了什么想法也愿意和我交流。
  但我也意识到:仅仅是老师的说教还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还应该在行动中来增加他的成功体验,用成功的喜悦和经验来不断替换他失败的感染和伤痕。
  首先,我与他共同探讨他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并对这些地方进行归纳整理,让他自己选择出可以立即纠正,并能马上让教师和同学感受到的方面。他选了迟到、旷课、坐不住、衣着随便等四则自己最容易改掉的缺点。
  然后,我们同时制定了一个规矩:时间是一个星期,允许偶尔的反复,但必须每天减少,一个星期后全部是一副新的光辉形象。
  结果,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彻底改掉了这些缺点,他成功了。
  之后,我们又相约克服不完成作业的缺点,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又成功了。
  可以看出,他的自尊、自信和向上的心理,在他成功地战胜这两个缺点的战斗中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在此基础上,我与他不断设置新的目标,并辅助以各科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尊重不断强化他的良好习惯。
  与之同时,我还及时走访了他的父母,争取到了他的家长配合。他的父母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育,也是经常对李帅强的进步表示出惊喜,并给予了他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更使得李帅强感受到了鼓舞。
  在班级中,我鼓励他参与“班干部的竞争上岗”,让他正视自己,用责任约束自己。经过半年时间,李帅强同学已经能完全约束自己,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也不再抱怨他的家庭了。他在一次演讲时说:“不要忽视小小的成功,我正是从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中体会到不能怀疑自己、轻视自己,认真去做事,就能积极补偿不足,成为对班级和学校有益的人。”
  几年后,已有所成就的他专门到我家拜访。他对我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您的教育让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个真理: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小事,相信自己,善待别人,人就是成功和幸福的。我今天美好生活的获得,都是您教育的结果。”
  反省与收获
  1.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与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成人”教育,尽量避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般地双眼只盯住“成绩”。因此说:“在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中,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教师和家长们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自卑的学生往往是缺乏关爱的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辅导工作,尊重和爱护是最重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因为教师的尊重、爱护和真诚相待,会使得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教师的可亲,就会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激发出无尽的潜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的人格,然后再引导他积极向上,这其中的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3.家长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自信,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发展和培养价值,并要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充满自信对学习和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有多么大的价值和意义。
  4.教师只要真诚地用心对待学生,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就能使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而使他们拥有一颗积极的心来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案例二
  案例回顾
  2006年,一名叫刘新军的同学分到我班,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在我班74名学生中排在第66位。根据他以前的教师介绍,他的成绩差,不是因为脑子不聪明,其实他特别聪明,上个学期在班级里还是成绩比较好的;也不是因为调皮捣乱,他文静、善良,富有同情心;就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总是心事重重、忧心忡忡、沉默寡言,就是到现在还有些厌恶学习的表现,经常说要退学。
  分析与措施
  我找到刘新军同学谈话,第一次他不愿意谈自己的心事,虽然我说半个多小时,但并没有引出他的话来,他总是用很简单的话语应付着我。在我第二次找他谈话的时候,他终于哭了出来。他哭着告诉了我他心中的秘密。
  原来,他的妈妈前两年去世了,今年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个后妈。而这个后妈对他十分刻薄,动辄对他骂个不停,一直说他笨死了,什么都不会,长得又是丑陋。也就是说在他的后妈眼里他是个非常糟糕的孩子,没有任何长处和优点。在后妈的不断打击下,他也慢慢地变得自卑和内向了,而且厌烦了世界,认为人间都是冷酷的,人情都是炎凉的。他开始无心学习,也没有自信心学习,自己在哀叹自己的命苦的时候,也哀叹自己的鲁笨。
  我向其他任课教师说出了他的处境,老师们都很关心他,我们决定一起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学生。我们老师组成了“帮助小组”,力争形成爱的教育环境帮助他尽早体验到关爱和学业成功的快乐。
  我发现班里每次调座位,他都要求往后坐。我有意识把他调到最前面,让他去引起人们的注意。我明确告诉他,要敢于在众目睽睽下做你以前不敢做而正确的事,从现在开始主动发言,让教师与同学看到你的进步。
  经过不断的鼓励、巩固,他开始慢慢地进步,每考一次,名次就往前进一些。他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自我感觉越来越好,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自信得到了不断地强化。中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一中。
  反省与收获
  1.自卑是由于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而产生不如人的错觉。因为不良的评价和不断的打击会剥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评价自己,使学生能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挖掘优点,增强自信。
  2.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会使学生更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会使他更能肯定自己,进而超越自卑、强大自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俗话也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夸奖的艺术和技法,要常常对学生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做得好!”“你棒极了”!“你的进步真大”!“我喜欢你这样做!”
  自卑感,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它的改变需要教师积极情感的感染。教师积极情感发出的信号能在学生的心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信息,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形成,从而取代自卑感。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