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中德育中的“顽症”与“疗法”

作者:陈水均




  一、 顽症
  
  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很不稳定,他们追求独立,但又显得懵懂;他们非常猎奇,但又美丑不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又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喜欢交友,但又不会选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深深感到,现在的高中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张扬,但也有许多学生在良好品德行为形成方面,着实令人担忧,现将教育中经常出现而又棘手的问题和我们的一些做法诉诸文字,以期同行赐教。
  “顽症”之一:移动电话屡禁不止。据笔者了解,一般的中学都不会同意学生带小灵通或手机进学校,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让学生少受干扰少分心,集中精力学习,我们学校也是如此。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期待的那样,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将小灵通或手机带进学校,在课余时间或者晚上就寝以后发短信聊天,有的甚至在上课也会这样做,其操作技术可谓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以前学生写信交往,书信确实不少,现在书信虽然少了,但短信多了,信息量大了,交往更快捷了,也更隐蔽了。有不少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早恋或考试作弊,其危害相当大。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严厉查处,但照样有学生发短信聊天,今天学校收缴了,他们明天照样去买,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顽症”之二:早恋现象屡见不鲜。男女同学之间有来有往,理所当然,但交往应该有一定的范围,过于亲昵,是学校教育所不允许的,而事实上,学生早恋的情况不仅高中有,初中也是屡见不鲜,难怪有些学生还有一段长长的早恋史。如果我们平时在校外能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有些男女同学亲热过了头,手拉手者有之,搂搂抱抱者有之,接吻者同样有之。我们学校对中学生早恋问题不是刻意回避,而是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加以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危害,然而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他们当面会装出很听话的样子,但背后照样我行我素。
  “顽症”之三:盲目追星,美丑不分。现代信息社会,呈现给学生的是眼花缭乱的世界,不说别的,就说穿着打扮,什么影星、歌星、球星、超女,他们一个个都打扮得非常特别,我们的学生很好奇,喜欢赶时髦,有的已经成了“粉丝”,极力模仿明星,蓄长发,染头发,蓄胡子,戴首饰,甚至穿一些另类的衣服,他们以为这就是“酷”,就是“帅”,就是“美”。有少数同学几乎是天天精心打扮,以此吸引同学的眼球。尽管学校反复强调要做一个俭朴而真实的自我,学生却认为老师的观念太落后,也因此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
  “顽症”之四:不懂节约,过度消费。我们无可否认,现在老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但是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对学生俭朴意识的培养,我们始终不能放弃。但是,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看,学生的消费现状令人担忧。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采用的是寄宿制管理模式,学生两个星期(12天)回一次家,平均每生消费超过300元,师生食堂的饭菜应该说非常好,可学生喜欢到小店换新鲜,因为花的是父母亲的钱,自己不觉心疼。学校提倡勤俭节约,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这种高消费现象,一些家长也是忧心忡忡,然而当子女向他们伸手要钱时,又总是不折不扣地予以满足。
   “顽症”之五:迷恋网吧,游戏成瘾。高中学习生活相对紧张,课余时间适度放松一下很有必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既利于身体,也利于学习。可部分学生搞错了放松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充分利用放晚学和星期天时间上网吧,玩游戏,有些甚至违反校纪校规,晚上就寝后翻墙出去彻夜上网,像是着了魔似的,简直比吸毒还要上瘾;购买“e百分”、“读书郎”、“诺亚舟”等带有游戏功能的学习辅助器,名义上是学英语,其实是玩游戏,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的反复叮咛,在上网和游戏机面前黯然失色。
  “顽症”之六:痴迷小说,后患无穷。高中生在课外时间看一些小说,可以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部分学生不会正确选择阅读的内容,不会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为主与课外学习为辅的关系。不少学生读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简直是着了迷一般,他们喜欢古龙、金庸、梁羽生、卧龙生、萧逸、司马紫烟,深谙琼瑶、林海音、古灵、席绢、于晴、安琪、蔡小雀;男生看武侠小说居多,女生看言情小说的多,他们看小说真会“挤时间”,只要老师不注意,会在上课时间看,晚上熄灯铃响过后还会看,这样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业。加之高中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误入歧途。学生看了这些小说后,往往争强好胜,哥们义气,谈情说爱,想入非非,真乃后患无穷。
  “顽症”之七:大写自我,目无他人。无庸讳言,现在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长的,其父母亲及长辈们全都围绕他们转,生活可谓顺风顺水,阳光明媚,他们的自我也因此而成了大写,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承受力低。他们渴望别人给予帮助,但很不愿意帮助别人;他们很要自己的面子,但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不允许别人伤害自己,哪怕是同学不经意间的触犯,立刻会翻脸不认人;他们口头上也会高喊要关心班集体,但遇到具体行动时,就退避三舍;他们也崇尚民主和团结,但在选拔班干部或评优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为自己拉选票。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核心。
  “顽症”之八:积习难改,积重难返。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们的品德,左右着他们的成败。据笔者观察,有不少高中学生坏习惯着实不少,首先是没有最基本的卫生习惯,食堂用餐后不会主动清理个人的剩菜剩饭,书桌里面堆放果壳纸盒,在公共场合乱丢吃剩的东西,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拖地板。其次是文明行为习惯差,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形同路人;生活懒散,不会整理,物品乱放,杂乱无章。再次是学习习惯差,不会听课,不会笔记,不会自学,不会思考,不会问问题,不会对话。总之,习惯上的认知水平与处事能力完全不像一名高中学生。
  “顽症”之九:诚信缺失,是非不分。学校不是真空地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影响学生,诸如经济领域中的制假造假贩假,贪污受贿,竟连神圣高雅的学术界也屡屡发生剽窃事件,凡此种种,无不表现诚信的缺失。反映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在平时作业时经常抄袭,尤其是节假日返校,抄袭现象更为严重,即使老师发现并指出,学生居然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他们脸上绝对找不到“羞耻”二字,平时老师发现学生有违纪情况,学校在调查时,他们或是互相推委,或是互相庇护,在他们心目中,同学之间的义气是第一位的,什么道德标准,什么是非观念,什么诚实守信,都可全然不顾。
  “顽症”之十:自控力差,心理脆弱。高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优越,但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遇事不冷静,譬如说,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意见,不会理性地去分析,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而是钻牛角尖,意气用事,甚至猜忌别人,这里举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有两位同学吵架后,老师分别予以耐心的批评与教育,其中有一位同学事后始终没有进行很好的自我反省,一气之下,照准另一位同学的脸上狠狠一拳……案例二,女生寝室里有同学在晚上使用手机,老师根据同学的反映,收缴了手机,于是带手机的同学就怀恨在心,竟趁同学不在寝室时,将洗过脚的脏水倒在被她怀疑“告密”的同学的棉被里。二是缺乏意志和毅力,通常表现在学习上,他们不会正确面对自己学习基础差的现实,不能脚踏实地地从基础抓起,总是想投机取巧,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有时也作一番努力,但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尤其是一旦考试失利,就会心灰意冷,自叹不如别人,有的自暴自弃,甚至厌学逃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