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中历史新教材课文附件的教学价值

作者:赵剑峰




  如何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教材的编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和大象出版社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历史教学新的构想和要求分别编写了四套不同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并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这几套高中历史新教材都很好地把握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材的编写在体系与内容上都有着很大突破,但同时又各具特色。
   在这里,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和岳麓书社新版教材的课文附件为例,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课文附件在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的作用作一浅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 课前附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一个学习专题前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设计了“学习要点”和“学习建议”。学习要点把本专题的重点内容做了一一列举,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显得一目了然。它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掌握,但同时也助长了学生对教材的依赖,使同学们错失了一个自我学习和思考的好机会。在学习建议中,就如何学习本专题进行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诸如对教材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死记硬背等,因此这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在教材必修一《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的学习建议中就提出了本单元涉及世界历史上的内容比较多,学习时可联系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中,还可以将各次战争的情况联系起来考察,通过比较,探讨为什么中国人民多次反侵略战争都遭到了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赢得了胜利……这些实实在在的方法上的指导,如果能够落到实处,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这必将使他们在历史学习方面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人民版的教材在每一个学习专题前面设计了“导语”和“学习建议”。导语概括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专题的内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而学习建议则为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本专题提出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建议的设计与人教版基本上是一致的。
  岳麓书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一个学习专题前都有几段相当篇幅的文字,它与其他版本教材所不同的是,用生动而又充满理性的语言概括整个专题的内容。如在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的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独自发展,“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时人们心目中的世界,只是本民族居住区域和周边极其有限的范围。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今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可口可乐”了……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材的语言缺乏吸引力,过分地追求学科的科学性,还充满着说教,导致了同学们喜欢历史而不喜欢看历史书的尴尬。增强历史教材语言的生动性,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应该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二、 课文中的附件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节开始一般通过一个历史典故引入学习内容,并配有一些生动的历史图片,这必然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在每一节开头设计了“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探究的主要问题,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后,进行一定的思维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归纳和思考。总体上来看,还具有一定的难度。重要概念把本节重要的历史名词一一列举,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认为这不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吗?其实不然,历史概念往往以最准确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尤其是选择题部分中加大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力度就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的教材在课文中还设置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内容,历史纵横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适当的补充,增强了历史的史实感。学思之窗是通过以前学生们所不知道的历史史实,创设出新的情景,激发学生们思考的欲望,从而对历史的理解多了几分深刻。
  这些课文附件的设计与人民版教材在课文中设置了“读一读”、“想一想”、“学习思考”以及“议一议”等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岳麓书社的新教材在课文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栏目,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图片、具体详实的历史地图和表格等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同学们展现历史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三、 课后附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每一节的后面都有“探究学习总结”,其中包括“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测评主要测验学生对课本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掌握。而学习延伸通过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创造新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们思考欲望。这与人民版教材在每一节中所设计的“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相一致。同时,在每一个学习专题后,有一个单元学习小结,包括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解释,用200到300字总结本专题的内容,还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专题以后,有哪些收获把它记录下来,同时记录下自己在本专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人教版课后附件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坚持稳步推进的思想。
  人民版教材课后附件的设计与人教版教材不谋而合,但人民版教材的学科特色更为浓厚。它在每一个学习专题学习之后,都有一个“专题学习档案”,其中就有“学习重点归纳”、“收获与存疑”、“学习评价”和“学习活动记录”。
  
  它体现了教材的编写者对中学历史教学给予极大的期待。但由于历史学科在整个高中课程中的地位,这些很好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大打折扣。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实事求是地探索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思路,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这就需要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取舍,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
  岳麓版教材在每一节内容后,一般都有一个“知识衔接”,它主要是对课文内容提供必要的史实上的补充。而“解析与探究”与人民版教材中“阅读材料与思考”相似。课后的“自我测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节重要知识的掌握。“活动建议”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升了一个层次。如在必修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活动建议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它们有各自的特点。请选取你感兴趣的一种,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评价其利弊。这样的活动建议,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熟练的掌握,对知识作出必要的总结、归纳,更是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理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作出科学的解读,这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
  总之,这几套高中历史新教材与以往的高中历史教材比较,教材变得漂亮了,好看了;教材的可读性更强了……与以往高中历史教材一味坚持学术性,忽视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较,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值得提倡。
  从2004年秋季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已经使用高中历史新教材,至2007年,已有11个省市进入新课改。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新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实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这些在高中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去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岳麓书社,2004年.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