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校本教研可以“化整为零”

作者:严卫林




  校本教研非得要集中起来“搞运动”才行吗?其实未必。校本教研有时也可以“化整为零”,删繁就简,悄悄地进行,以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克服虚无主义的做法,起到“零存整取”的效果。
  
  一、 全校性的“网上沙龙”——超越时空限制
  
  说到校本教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将教师集中在一起,或请专家领导作讲座,或学校领导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教研组内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专题研讨。为了搞活校本教研,有的学校甚至停课搞活动,有的学校不惜牺牲教师的双休日搞研究,轰轰烈烈,煞有介事。然而在正常上班期间,教师工作繁忙,要开展校本教研往往凑不齐人数,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如果停课搞教研活动又会浪费学生时间,家长意见不小;利用双休日搞校本教研,教师怨声载道,肯定不受欢迎,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家中难免有事,要强迫教师放弃家庭、放弃休息到校搞校本教研也不合情理。
  为了克服校本教研的“大一统”,做到“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网上沙龙”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校本教研方法。学校可以定期在“校园论坛”上公布研讨主题、提供学习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抽空学习。如果白天有时间,可以抓紧白天的时间上网学习,并及时在“校园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白天没有时间,教师还可以晚上回家后慢慢学习、细细品味、有感而“发”。今天有空,今天上;今天没空,明天也不迟。只要有适当的时机,哪怕是“边角料”的时间,教师也可以见缝插针。同时,网上交流人人平等,没有遮拦,没有拘束,教师可以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如果觉得自己说得不完整或者不过瘾,过一点时间还可以继续修正补充,尽情表达,完全没有时空限制。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贴在“校园论坛”上和同行切磋交流,相互启发借鉴。“网上沙龙”超越了时空限制,既可以同时,也可以异步;既可以同地,也可以异地,方便了你、我、他,教师虽无须集中,效果却大大胜于集中。
  
  二、 办公室的“即时研讨”——不让问题过夜
  
  一直以来,同学科教师搞校本教研往往令教研组长伤透脑筋。为了搞好校本教研,组长不得不提早一段时间想好主题,设计好活动方案。然而众口难调,由于教师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需要和胃口也不尽相同。不少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或左右观望,“出工不出力”;或东拉西扯,离题万里,把校本研讨开成了“茶话会”,研讨不着边际。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常常无功而返,渐渐地教师对教研活动失去信心,热情普遍不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名教师也难免会在教学中碰到问题、遇到麻烦。普通教师在平时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布置习题、解析题目等方面遇到问题更是常有的事。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有的教师一时找不到帮手,只好向问题“低头”,“绕道而行”,长此以往,积压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难以走出“高原”,突破瓶颈,制约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把原则性错误带进课堂还会误人子弟,让学生耻笑,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身价和威信。
  为了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让教师在不断研讨中共同成长。学校在安排教师办公室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同学科教师安排在同一办公地点。通过创设条件,营造环境,引导教师时时刻刻搞校本教研。一旦教师遇到了困难,就可以随时提出来,向其他教师求援,一人有难,大家帮助,其他教师及时进行“集体会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共同攻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及时排除了教学中遇到的障碍,不让问题积压,不让问题隔夜。
  由于同学科教师都安排在一个办公地点,教师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研讨,相互帮助,这样的研讨活动方便灵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有好处,使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了“家”。办公室的“即时研讨”虽然没有刻板的形式,也无需将教师召集起来,但效果却大大超过了“正儿八经”的校本教研,“低泡高效”,货真价实。
  
  三、 自发性的“听课评课”——缺什么,补什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手段搞得红红火火,“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搞好“听课评课”活动,不少学校特别钟情于“搞运动”,纷纷出台政策,举办“开课节”,或不远万里,不惜代价聘请名教师面授,以造成轰动效应,以为只有这样校本教研才算搞得扎实有效。
  殊不知,听课评课完全可以不要形式,分散进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学校要鼓励教师自发性地去听课评课,只要向上课教师打个招呼,教师随时随地可以进他人的教室去听课;不仅如此,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串门听课”,到别人的“院子里走走”,欣赏不同的“风光”,听完课后及时进行沟通,反思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终能有所借鉴。
   其实听课不是非得要听大师名家的课,不是只有大师才能传授“真经”,不是“远来和尚会念经”。“土生土长”的好教师并不缺少,只不过我们没有充分利用罢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都清楚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榜样就在身边。有的教师教学手段高明,出神入化;有的教师教法独特,棋高一筹;有的教师解题分析到位,点石成金;有的教师课堂教学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有的教师体态语言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中人”,有选择地去听课,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听课评课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提高了针对性和有效性。虽然没有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可否认,煞有介事,轰轰烈烈的开课活动由于准备充分,确实可以给教师以启迪,开阔了教师的眼界,让教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用性和适用性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不少公开课似“盆景”,中看不中用,惟有观赏性,少有实用性。其实只有上档次的“原汁原味”的“家常课”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在“家常课”中,我们反倒可以学到一些“原生态”的精彩做法,对于他人的成功做法教师可以大胆吸收,为我所用,使自己的教学日渐成熟和完善。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