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收集

作者:吴兴柏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收集与整理合适的案例,必然成为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政治课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应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它使教材更加典型化和贴近生活,便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学好知识;更便于达到高中政治学科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 案例收集的途径
  
  运用政治案例进行教学时,要求教师事先阅读多种案例,从中精选一些内容丰富、篇幅精悍的案例供学生讨论。所选编的案例,必须具备教学性,既符合课程标准,贴近教学内容,又蕴含着丰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延伸和拓展,以及满足开放性教学需求等要求。案例收集的途径有:
  1.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
  思想政治课教师离不开实践,了解社会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生活实践是收集案例的最佳渠道,在经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案件的细节,体会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细微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生动、形象、细致地讲解,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投资者理论和教师的炒股、购买国债、购买保险的经验,消费者理论与教师的消费生活的联系。社会调查是教师与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了解客观现实的有效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社会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材料,从中能发现与挖掘一些典型性的案例。由于这些案例是教师与学生亲身发现,必然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广大同学的思维。
  2.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搜索收集
  网络信息非常大,更新非常快,是教师高效备课的理想渠道。通过一些相关的网站搜索相关案例,效率很高,并容易找到刚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电视、广播是普及率极高的普通媒体,而且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特点。从中开发与收集的案例往往能与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特别是有关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背景内容,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关注和完成的主要任务。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际、国内大事,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3.通过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收集
  阅读有关材料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这也是收集案例最方便的方法,即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收集案例。特别是那些在社会上、理论界引起关注、争议的案件,是教学的良好材料,它不仅可以说明理论的一般问题,而且可以透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盲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意识和兴趣。
  通过实践收集案例与通过第二手资料收集案例,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收集的渠道不同,收集到的案例也不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通过实践锻炼收集的第一手案例,对案例的细节了解的比较多,在具体使用中较为生动,容易说明一些理论中的细微问题;通过第二手资料收集的案例,效率极高,可以收集到在本国、外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案件。两者共同之处在于必须经常收集,把收集案例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持之以恒,并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数据库,不断更新版本。
  
  二、 收集案例所应遵循的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它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对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运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媒介的案例,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选择的针对性
  一是针对教学目标,摄取对于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舍其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描述,以便于学生迅速地接受有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二是针对教育对象,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事例,既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又不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副作用。
  2.案例内容的时代性
  案例教学要与时俱进,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也要具有时代感,不应选择过时的,甚至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案例素材的真实性
  符合政治学科特点要求的案例,应来自于实际生活,来自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可信度,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
  4.案例表述的客观性
  案例应对真实情景进行客观的描述,不应对案例作任何的解释和判断,更不应掺有个人倾向性意识或观点。这样可以避免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探索案例中蕴涵的问题,从而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突出富有个性的观点。
  5.案例内涵的深刻性
  案例材料的阅读量不一定要大,但内涵必须深刻,对学生应有较大的启发性,能够充分地反映观点并说明问题,甚至能反映多个观点说明多个问题,能够为紧随其后的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究得出预期的结论,有利于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6.案例形式的趣味性
  案例应新奇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吸引学生能饶有兴趣地去思考、探究,任何晦涩难懂、平淡无趣的案例材料,必将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案例素材后,就应着手开始撰写教学案例。教师在撰写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要能够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
  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受到案例探究所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撰写案例时首先应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概念和原理排列出来,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当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力必须要以知识为基础,离开了知识来谈培养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2.案例要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等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政治课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应用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