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学生选择老师”宜缓行

作者:代保明 丁雪梅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辩”,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做秀之嫌。
  首先,高估了学生识别老师的能力。一群小学或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对客观事物和事理的判断都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具备判断能力,你让他怎么去选老师?老师在竞选台上的几句话、几支歌、几个动作……,学生就能识别这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从一些文章的介绍来看,其实际是家长在选择老师,是家长在操纵学生。这未必就是“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恐怕是家长的主体地位吧!
  其次,歪解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养成高尚道德情操的能力,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努力创新并获得真知灼见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文化、文学、艺术、哲学、修养、品行、人格等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反映,是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实践等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在“台上”的表演是不可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划等号的,仅凭教师在“台上”的表演去判断教师的优劣是可笑的。
  其三,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我真的很佩服几篇文章中所介绍的老师,他们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但现实呢,在中国千千万万的教师中,又有多少人有“才艺”?又有多少人既会教书,又“才艺”过人?是不是一位教师无“才艺”就一定不会教书?是不是一位教师有“才艺”就一定是一位优秀教师?当我们的老师面对挑剔的学生和家长无“才艺”展示的时候,当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都选择“才艺”高超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校长该怎么办?教师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舞台演员,干嘛非要逼老师去学个“‘才艺’超群”呢?
  其四,孩子和家长的要求如何满足。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形式是分班制,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般在40~50人,一位教师最多能承担两个班的主要学科教学工作。在学生和家长选择老师时,如果几百学生和家长都同时选择了他们早已了解的某位教师,校长你该怎么办?校长要做的工作,是认真培训学校的每位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力求做到教师的均衡发展,达到学生和家长想选而又无法选的境界,而不是“促优抑次”,使得教师之间的差距更大。学生选择老师的做法,是极不利于教师的发展的,并且还会造成校内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非常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其五,未被选中的教师如何安置。一所学校,不论是国家级示范校,还是省市级重点校,校内师资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均衡,相对而言也有高下之分。如果学生和家长都把那些有名望的老师选了,那些名望稍次之的怎么办?未必就让他们待岗或下岗吗?更何况这些教师未被选中并非就一定是教育教学的差者,很多恰恰是“台上”表演不行,而在教室教学却是高手。再者,这样选择教师,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谁来排解,一位从教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的教师就因为自己缺乏“应聘”技巧,不会在竞选台上表演而“歇业”,那将会是什么后果?校长,如果让我们的老师也来选自己喜欢的人当校长,你将是什么感受?这是对教师的极大不尊重,是极不人性化的管理。
  我也了解一些学校的“学生选择老师”,但不外乎两种,一是“走班式”,一些学校因为师资充沛,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实施单科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某一学科的基础而选择班级上课;一是“选修课”,一些学校根据教师的专长设置了上百个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老师的兴趣小组。确实还很少见到过当下少数学校把所有老师交给学生选择的做法。从宣传教师及学校的角度,让有“才艺”的教师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展示一下是不错的创意,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和家长选择教师是不可取的。往浅处说,这是一种哗众取宠;往深处说,这是一种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居然把从事人的灵魂培养的教师当成商品去展销!悲哉,“学生选择老师”真该缓行!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