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刘妙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正由理论走向教学实践,在这过程中,广大教师对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探索方兴未艾,近几年来,教师一直比较关注的是案例教学法。由于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密切联系,另外,从中学地理新教材看,案例比重增加幅度很大,案例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
  
  一、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探讨
  
  精心编制的案例如何融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它的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涉及案例运用实施。它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可设计成三部分:(1)呈现案例;(2)分析讨论案例;(3)评价案例。
  
  1.呈现案例
  (1)从案例呈现的时机考虑。案例按功能可分成例证性案例,分析性案例、讨论性案例。用于例证和说明地理中抽象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过程和规律的例证性案例,它一般在这些原理、过程和规律之后呈现;用于分析结构相同的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问题的分析性案例,在呈现顺序上,只呈现分析性案例;或者在呈现分析性案例之后,又给出了类似地理事物让学生进行知识或方法迁移。讨论性案例在呈现顺序上,一般设计成先呈现案例,再呈现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对案例剖析。与分析性案例不同,讨论性案例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往往不完整,或只给出地理背景而缺失发展过程,或缺失发展背景只给出发展过程。背景和过程描述是客观的,学生需要依据案例后面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以获得对整个地理事物的全面了解。
  (2)从呈现的媒体设计。地理案例隐含的地理规律、原理可以由不同载体呈现:地理文字材料形式(包括案例情节数据),地理图形、图片及多媒体主要以图形符号形式呈现案例内容,直观、形象、蕴涵丰富的地理信息;教师描述、学生描述是以语言形式;学生表演、模拟再现形式等等。用不同方式呈现信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呈现主体安排。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从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教师多。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能成为活跃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的良好素材,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将这些素材挖掘出来为教学所用。同样的地理事件由不同的发人呈现,其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案例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由其他人员提供,让学生学习生活化地理,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
  (4)从呈现案例数量考虑。一节课可以安排一个案例,围绕一个案例展开教学,也可以考虑选择多个相似或两个相反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地理批判思维能力,以免学生“以偏概全“。
  (5)从案例用法考虑设计。作为一种素材分析得出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如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来分析城市化的相关原理规律。作为背景材料编制试题,作为辩论的材料发给学生阅读、讨论探究。
  
  2.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
  案例呈现以后。教师和学生围绕案例设置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开展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具体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如个人准备、小组讲座、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
  
  3.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
  教师可以对案例进行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指出学生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二、 “地理案例”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案例
  
  1.教学内容:5.8《传统工业区》
  2.课时:一课时
  3.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业区案例→分析辽南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本节课的内容(鲁尔工业区)就是一个案例,从案例本身看,它是通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基本方法,属分析性案例。从本节与全章的知识结构看,本案例又可以看成是5.6《工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原理的例证性案例。
  4.案例的实施
  由以上分析可见,本节的设计由来自教材的鲁尔区案例和教师自己设计的辽中南案例构成基本框架。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实施案例呢?下面侧重谈一下对辽中南工业区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从案例呈现时机考虑,可把它放在地理原理方法(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以工业区的优势区位因素及优势区位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得出之后,以讨论式案例呈现。呈现媒体是地图和文字材料形式。包含有自然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等信息的地图和工业区景观用幻灯片,将辽中南工业区建国到2004年的经济相关统计数字和“十一五”计划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基地的阐述的文字材料发给学生阅读,这样为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创设了丰富、翔实的材料与生动的教学情境。然后,学生分成四组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讨论。
  (1)辽中南工业区优势区位有哪些?这些优势区位可分成几类?有哪些优势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你有这些材料吗?
  (2)辽中南工业区什么时候开始衰落?当时中国什么工业区开始兴盛?你认为它的衰落主要由哪些区位因素变化引起的?
  (3)针对衰落的原因,你能为当地政府提一两条建议吗?你的建议和措施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预测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趋势,阐述你的理由。
  分析讨论开始时,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以免出现主题偏差、时间不够等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案例内容与相应地理原理方法的联系。然后,请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总结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有局限性的。
  
  三、 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教学设计中的案例是什么内容,以什么方式,由什么人通过何种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以达教学目标,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编制案例要据教学目标和现实条件而定
  据教学目标和现有教学环境,教师需要对所选案例作文字修改,或图像截取和补充,使案例贴近教学内容,蕴涵丰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延伸、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满足开放性教学的需要。
  
  2.地理案例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并不是任何一个地理事件都可作为案例,它应具有一般地理知识,包含基本地理原理,较好体现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从案例的呈现形式看也要有地理特色,多采用图表和图示、图片以进一步突出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人地相关性学科特色。
  
  3.案例来源、形式、内容要多样化
  案例的多样化是揭示地理规律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不同的地理内容要求由不同形式和来源的案例来推导和证明。如果案例全部来自教材,形式千篇一律,揭示原理途径相同,将案例教条化,会误导学生去死记硬背教材的案例内容,淡化对规律性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相反,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开阔学生视野。另外,案例多样性还表现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要据学生情况、当地实际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4.精心设计有效探究性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探究”的质量取决于案例后边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与“案例”背景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具有低台阶、互关联的特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启发学生逐步建立既成事实和被说明地理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5.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的设计中要留给学生探究主题和角度,以及思考分析时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交流,注意创设宽松自由、民主和谐课堂氛围,善于为学生提供平等、竞争、创造和发展的机会。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