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策

作者:朱明亮 王艳萍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导致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学习者学习英语前已掌握了相当程度的汉语,汉语己成为英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母语的知识认知结构已根深蒂固,而英语水平则相当有限,无法从英语新知识中寻找规律,进行推理和概括,不得不借助已有的经验知识的认知结构去进行英汉对比,模仿类推,寻找掌握英语的捷径;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这种环境使接触真实语言的活动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必须借助汉语知识才能完成交际或表达。
  
  一、 把握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形成新的英语语言习惯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导致母语负迁移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我们要弄清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从而形成新的英语语言习惯。
  
  1.把握汉英动词之间的用法差异
  汉语的谓语动词不存在时态问题,而英语却不同,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要表示现在、过去和将来,要通过不同的时态表现出来,而时态是由动作发生的时间和一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的,所以说话、写文章时脑子里是一定要有时态的概念。汉语中虽有被动语态,但语法结构形式和用法也有区别。英语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结构。另外汉语中用作非谓语的动词没有形式上的变化,而英语的非谓语动词却有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等四种形式。让学生明确了这些区别,在口、笔头表达中就会尽量避免时态、语态和动词形式方面的错误。
  
  2.把握汉英语序的差异
  语序是指句子成份的排列顺序。语种不同,语序特征也有差别。汉语句子的“主+状+谓+宾”是其基本结构,偶尔有变动,但为数很少,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状”,且经常有变动。如英语倒装句的使用频率很高,且形式多样,不仅有修辞倒装,更有语法倒装,如陈述句、疑问句,某些状语前移都会导致倒装。此外,为保持句子平衡,英语还要用形式主语、宾语“it”,把真正的主语或宾语后移。汉语的定语无论多长,通常都放在被修饰的词语之前,而英语的定语,只有单个形容词、分词、名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除外)用作前置定语,其他如从句、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非谓动词短语)、副词用作定
  语时都要后置,甚至单个形容词也要后置,如left,else,something important.且有些词用作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意思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如“the present situation”中的“present”意思为“目前的,现在的”,而“the people present”中的“present”意思为“出席的,到场的”。汉英状语的相同之处是由于某种需要汉英均可将状语提前至句首,但是时间和地点状语的内部词序汉英则刚刚相反,汉语的词序是由大到小,时间状语在前,地点状语在后;英语是由小到大,地点在前,时间在后。
  
  3.把握汉英两种语言在主述位结构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主述位结构上有差别。英语为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语言,而汉语为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语言。英语句子主要用“主语——谓语”构架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只有50%的句子用“主语——谓语”构架表达,还有50%的句子是用“主题——述题”构架的句子。何谓主题和主语?芽主题是对述题而言的,是语用学里的概念,是从表达角度说的。主语是对谓语而言的,是句法里的概念,是从词与词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角度说的,如“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任务艰巨,困难不少。”为“主题——述题”句式,而我们在英语中就要用“主语——谓语”句式来表达:“China has had great difficulties in solving her problem with food provision.”了解主题和主语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汉语主题句式对英语学习的干扰。英语是重主语(subject)的语言,所以几乎每个句子都要出现主语,而汉语则是注重主题(topic)的语言。故主语常可省略。如:英语的“it”用作主语,可表示“时间”、“天气”和“距离”等。而汉语的“它”是没有这种用法的。如果我们把汉语“昨天下雨了。”译成英语“Yesterday rained.”就显然错了。
  
  4.把握汉英两种语言在词语习惯搭配用法上的差异
  词的搭配用法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长期过程中习惯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例如:我们可用“a heavy smoker”表示“a person who smokes agreat deal(吸烟多的人)”的意思,但“多产的作家”却不能用“a heavy writer”来表示;在英语中,我们用“make a speech”和“give a talk”表示“发言”,但却不能交叉搭配这两组词组。词的搭配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词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独立使用,而是与其他词组成短语,然后再由关联词语把短语组成句子。在词的搭配方面,我们应摆脱母语的干扰,注意英语的固有搭配。例如,寒衣(warm clothes),八五折(15%off),教练车(student driver),红茶(black tea),多如牛毛(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等。忽视词的搭配意义就会导致汉式英语。例如:我觉得这个店里的衣服即使打六折也还是太贵I think the clothes prices in the shop ale still too expensive even if they are discounted by 60 percent.“prices”和“expensive”搭配是错误的,英语不说“prices are expensive”,应改为“prices are high”或“clothes are expensive”。另外,汉语“打六折”指销售价是原价的60%,而英语“discounted by 60 percent”指从原价减去60%,即销售价是原价的40%。“打六折”英语表达为“discounted by 60 percent”或“forty percent off”。
  
  二、 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排除母语的负迁移
  
  1.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上的种种差异很多都来自文化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一定的文化导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半真实的环境下使用和学习英语。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报刊和书籍,扩展英语知识,尤其是文化背景知识。组织学生看英文电影,要求学生听英文电台,以了解最新的英语文化动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语感是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一种感受能力,它包括对语言的感觉、领悟和直接的把握。语感是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核心,学生的语感强,知识就牢固,技能就熟练灵活。英语语感首先表现为对英语和它所蕴含的文化特点的自主感,即学习者使用英语时格格不入的感觉的消失或减弱。这时使用英语时,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其次,它还表现在对语言和外在情景的联系,以及对上下文联系的反应。最后,英语语感表现为综合性和整体性地使用英语,从整体上驾驭英语的能力。语感的培养首先有赖于大量的阅读。阅读或背诵的好处很多:有利于语音、语调的正确和熟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增强,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更有利于语感的增强与发展,从而提高英语水平。其次,要多听、多说、多写。多听多谈有助于语感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发展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多说多写则有利于语感的表现或成型,由潜意识进入到意识,由内在的潜能化为外在的行动,使语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实现由汉语的思维定势向英语思维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对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正迁移,可以加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使学生在遇到异常或异类问题时,不求创新,形成思维的惰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具有十多年牢固汉语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英语时,很自然会受到汉语习惯的干扰。原来从母语中学到的东西会不停地、下意识地出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要尽量使汉语学习的能力向英语能力发生正迁移。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正迁移,尽量克服学生知识的负迁移,摆脱多年形成的母语习惯的束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观察问题,探索事物间的客观真理,精讲汉英表达上的差异,及时总结英汉语言在使用中习惯上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和正确引导。
  总之,只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就能帮助学生用与本民族语迥然不同的英语语言习惯来代替其根深蒂固的本族语语言习惯,在英语语言的习得过程中逐渐形成英语语言习惯,从而排除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达到用精确、生动、流利、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的水平。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