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正确处理朗读和默读的关系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作者:孟秋红




  一、 英语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到英语教学,简而言之,阅读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英语阅读还可以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
  
  二、 教学大纲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两到三篇阅读材料,与初中教材相比阅读量有了明显、大幅度的增加。这一变化呼应于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基本方法?熏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那么,如此重要的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呢?
  
  三、 英语阅读的两种主要形式: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默读是无声的阅读。
  朗读的特点在于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和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相互配合,或者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或者进行自我检查,也或者是为了读给别人听,例如朗读一首诗歌,因而要求读得精确而富有表情。
  默读主要是为了自己掌握读物的内容,因而默读更重于理解。人们在默读的时候,常常不像朗读那样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力求抓住主要的词和句子,力求跳跃前进。同时,读者看读物的时候,由于略去了明显的言语分析器的活动,从而省去了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就有了更多的注意力来理解读物的内容。
  
  四、 问题和讨论
  
  关于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第四个环节(Reading)的教学,我曾在我市高中教师中做过一项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部分教师在开始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讲解之前,都会要求学生先自读材料,找出主旨大意。2.大部分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朗读短文,注意语音和语调”,并且明确表示“不可默读,容易走神儿”。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这一点上没有明确的态度,认为朗读可以,不过默读也不反对。
  那么,“对阅读材料的第一遍阅读应该朗读还是应该默读”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一时段的任务是“理解读物的内容”,并简单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对语音语调进行练习会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调、语速以及停顿等。所以说,此时不需要“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和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相互配合”。不需要“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力求抓住主要的词和句子”,而且还要“力求跳跃前进”。这样才能因为“省去了发音器官的活动”,而有“更多的注意力来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至于“容易走神”,那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由此可见,拿到一篇新材料应该采用默读的方式对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也为后期的朗读练习作一个铺垫,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五、 总结
  
  我们主张多读,更主张“熟读”与“精思”相结合。《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同时,大纲对朗读、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默读有一项核心的要求就是“边默读,边思考”,正好弥补了朗读的不足,使学生静下心来,潜心阅读,学会思考,“读进去”再“读出来”。开发默读的功能是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领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更需要相关的实验研究来作为有力的佐证。
  当然,这并不是说,朗读是没有用处的,也不是说,朗读是一种坏的阅读方法。朗读可以训练说的能力,使语音语调日趋标准,还可以培养语感。在一位学生练习朗读时,请其他同学认真听,那么学生的听力在反复的朗读练习过程中得到了磨练。朗读课文也使听力有了训练场。
  也就是说,具体采用哪一种阅读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根据阅读内容的差异以及阅读的不同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才能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