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用“国学经典”替代“快餐文化”

作者:王天凤




  “快餐”这个词,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外来语,许多辞书上还未收录。英语叫做“fast food”,港台一带译作速食、即食等。它的快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令人对其营养成分忧心忡忡。一种社会现象更令人担忧,那就是“快餐文化。”
  当快餐变成文化,文化变成快餐,急功近利也就往往成为潮流。这样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近年来,校园中刮起了一股“快餐文化”风,漫画、科幻、武侠奇幻小说在学生中广为传阅。这类书的特点是“快”,出得快、消费得也快。一些系列丛书一本接着一本,一本书只有巴掌大,正好放进口袋里,一天保准读完,然而读完之后并不丢弃,有些孩子能够时时欣赏反复品味,满足一时的快乐。几乎所有学生对漫画、科幻、武侠奇幻小说的“经典”不仅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甚至一见面就津津乐道,成为他们之间交流的主要话题。学生这类书的拥有量也相当可观,少则三两本,多则十本二十本。虽然家长老师视之为“洪水猛兽”,但终不能制止,学生总能把书藏匿到家长、老师找不到的地方。课余时间搭上还不够,因为着迷课堂上也难以放弃者大有人在,在课本的掩护下偷偷阅览并乐此不疲,正常的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对于人格精神的塑造也弊多益少。
  “快餐文化”何以如此吸引中小学生?一些对之爱不释手的小读者说:“看这些书不费脑子,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又搞笑有趣。画面动感强,新潮刺激。”这种“快餐文化”的盛行反映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而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反被冷落。一提经典名著,小学生除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所知无几,中学生也仅仅知道几部名著的名字而对内容不知所云。
  校园“快餐文化”的盛行,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小学生缺乏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认识和对书籍的鉴别能力,即使有鉴别能力,又往往缺乏自律。因而学校家庭要加强管理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沉迷于此的危害性之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所转移,有能够替代“快餐文化”的经典来充实学生的精神领域。
  国学博大精深,大都语言凝练、富有韵律、琅琅上口,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积淀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经典一部胜万本杂书,是广大中小学生最好的读物。山东省莱西市自2004年开展“国学启蒙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历经两年的实践,国学经典已成为中小学生阅读的主流,“快餐文化”逐渐退出校园文化的舞台。
  
  一、 深刻认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为便于学习和传承,莱西市教体局组织精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推荐给中小学生诵读。诵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相契合。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有效补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经》(1128字)、《百家姓》(568字)、《千字文》(1000字)、《弟子规》(1080字)等四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776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他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 规范诵读标准和要求,确保诵读时间
  
  国学诵读关键在于对“诵读”的理解和把握。“诵读”即为“出声的读”,此为我们所提倡的诵读本意,通过长期诵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设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热情。各学校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及评价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方便引领学生诵读,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使用教体局为学生免费提供的经典诵读卡片和录音。
  2.调整课时安排。各学校按教体局要求把经典诵读设为地方课程,及时调整了课时设置,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从自习课中安排两节课用于国学经典诵读,三、四、五年级从语文课中每周安排一节课用于国学诵读。加强对诵读课的管理和研究,诵读课以带领学生通篇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晦涩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鼓励学生读、做结合,知、行统一。结合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鼓励加以促进。
  3.加快诵读进度。各校严格执行市教体局统一的诵读进度,定期更换篇目,不执著于让学生全部背过,更不强求学生背诵程度上的步调一致。各学校根据需要,把“莱西教育网”上的诵读卡片电子稿直接下载并打印分发到学生手中,以满足学生诵读的需要。
  4.保证诵读时间。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每天固定第一节课前和下午放学前10分钟左右时间诵读,天天坚持。各班级建立了诵读记录簿,每次诵读由指导教师签名记录。诵读时做到通篇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在规定诵读时间内,要求学生能自然张口成诵,绝不强迫学生背熟,坚决贯彻“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天天诵读,持之以恒。
  
  三、 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快乐成长
  
  1.诵读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诵读形式丰富多彩。每天晨读、午读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人人争当“领读”,形成了积极的诵读氛围,现在诵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诵读时间也远远超出十分钟,早晨、中午学生只要一到校就开始诵读,校园中每天充满了快乐的琅琅书声。诵读形式的多样化使经典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如经典与竹板、串唱、器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结合,经典与拍手操、跳皮筋、跳大绳、韵律操等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经典诵读还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家长学校中对于经典诵读的意义与家长达成一致,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每天晚上家长与学生一起诵读,甚至散步时家长也充分利用,与孩子互背互查。
  2.各种活动为诵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为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各校经常举行一些激励性的活动,如每月举行“经典诵读”擂台赛,以班级为单位参与擂台赛,学校对班级在擂台赛中的表现实行动态考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掀起了全校学生的背诵高潮。又如围绕“读圣贤书、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做有德人”,学校每两周评选一次校园之星,分别为感恩之星、诵读之星、书法之星、语言之星。又如“班级特色诵读赛”、“诵读接龙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展示、激励中感觉到诵读的乐趣。
  3.大量诵读并在生活中导之以行。经过一系列活动,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已经熟练背诵了四五个篇目,多者七八个,能够一气呵成读下来的也有十几个。连大人也读不成句的文言文学生能够熟练诵读甚至背下来,家长们对此深感佩服。学生对经典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也用来规范周围人的言行。学生不仅自己的言行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影响了身边人。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