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前“誓词”

作者:徐永生




  时下,一些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以教学班为单位,在课前让学生宣读“学习誓词”(“誓词”内容由各教学班自行确定)。于是,每当上下午预备铃响过之后,各教室就回荡起学生慷慨激昂的宣读“学习誓词”的声音,只见学生个个举起右手,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气冲牛斗,齐声宣誓,声播云天。声势雄壮,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笔者感觉课前宣读“誓词”,对学生确实能起到一点激励的作用。然而,细细品味学生宣读的“誓词”内容,又颇为令人忧心。这些“誓词”内容繁冗驳杂,良莠互现,除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些激励作用外,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其一,强化考学意识,缺失“全人”教育。从“誓词”内容可看出,其价值取向集中指向高考,无限放大升学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高考意识和决心,把“金榜题名”视为人生的唯一选择,将升学与人生幸福和价值观构成唯一的因果联系,而且没有退路,所以要拼命地吃苦、拼搏、奋斗。这就严重背离了新课改的精神和价值目标。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升学为主体内涵的生命价值观,改变教育的纯功利主义和“非人文化”倾向,教育的失衡和异化现象。在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的观照下,从高度的人文价值出发,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背景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所表达的是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升学”素质。这样的“誓词”内容,不仅仅影响新课改的品质和进程,而且使学生重文化素质,轻综合素质的提高,容易走上畸形化的发展道路。
  其二,强化升学的荣辱观,缺失生命的教育。“誓词”内容反复张扬、强化“‘金榜题名’为荣,高考落榜为耻”的荣辱观,一方面极端不负责任地扭曲了“荣辱观”的丰富内涵,严重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会将学生引入一个逼仄的生命状态和狭隘的生命领地,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现在的高考仍然是选拔性考试,每年只有约二分之一的学生升入大学,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剩下的经过“狠命拼搏”之后仍不能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将“何以堪”?既然“考不上大学可耻、丢人,没出路,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那只有走向绝路。这些年来,因为高考落榜而上吊自杀、神志失常者不乏其例,我想与学校的畸形教育应该不无关系。由于一味抓升学教育,强化升学的荣辱观,致使生命教育出现严重缺失,使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首先要使学生自我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光大生命,最终是让生命大放异彩。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学生应认识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应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生命应大放异彩,学生应挖掘生命,提升生命,光大生命。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应教人智慧;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应教人过智慧的生活。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成长、成人、成功、成才,而不是在升学荣辱观的熏陶下,将学生引入一个逼仄的生命状态和狭隘的生命领地,使之走向迷失。
  其三,强化学习价值,缺失养成教育。“誓词”中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学生发奋学习,强化学习价值,而极大地弱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升学率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学校把狠抓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而德育工作、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被严重地弱化,而且往往以“智育”挤兑或覆盖“德育”和“养成教育”。学生学习优秀,可以“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优秀学生”“优秀团员”年年有,发展“学生党员”也是非“尖子生”莫属,购买的好资料,安排好宿舍,连各种福利组织的捐款也优先“救济”。至于这些“尖子生”自身的一些毛病,诸如:只求索取,不知奉献;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我封闭,妄自尊大,缺少交往;骄生惯养,不会生活;为人自私,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中威信不高;不参加义务劳动,值日偷懒,甚或偶尔打架、骂人等等,在学校看来,都无关紧要,“瑕不掩瑜”,只要学生刻苦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就算是“优秀学生”。这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养成严重缺失的学生,哪里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应该是十足的“人文残疾人”。清华高材生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残杀同窗事件,小学生漠视生命、伤害乞丐事件等都是惨痛的教训,不值得令人警惕吗?前车之鉴,足当深省。
  当然,“誓词”中还有一些值得令人深思的东西,这里为篇幅所限,不再赘言。
  我们认为,课前“誓词”的形式,本身也无可非议。学校既然这样做了,就要把握好“誓词”的内容,提升“誓词”的品位,确实能发挥“誓词”的育人功效。我们建议,“誓词”内容除了激励学生刻苦攻读,争取发奋有所作为以外,应该增加诸如培养“全人”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铭记“誓词”内容,明确人生的正确目标,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进,做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全人”。另外,“誓词”的形式和内容要精心设计和提炼,力争“打造”精品,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启人心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座右铭”,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或者走到天涯海角,永远铭记“誓词”,成为他们前进的原动力。如果这样的话,“誓词”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效。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