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学校领导班子优化心理结构管窥

作者:宋白桦




  学校领导班子是管理和经营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它具有示范教育性、灵活多样性、情感性、影响的深远性等特征。其群体化程度的高低,对学校的管理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发展与成败。一般谈到群体优化,人们往往只涉及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学历层次、学历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建设。事实上,一个领导班子组建以后,由于各成员在知识、能力、气质、分工等因素上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分歧。为减少内耗,协调平衡,凝聚力量,发挥整体功效,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重视领导班子的心理建设十分重要。
  
  一、 领导班子心理结构的优化
  
  社会主义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原则,即有一个由正职或若干副职组成的领导班子。要适应集体领导的需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功能,就必须完成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而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优化是领导班子优化群众结构的重要内容。
  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指的是由若干个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领导者个体,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组合,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情感、意志特征和气质、性格、能力特征等结构的动态综合体。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是否合理及能否实现领导班子心理结构的优化,直接影响领导班子整体效应和班子成员的个体工作效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和1+1>2,就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好,而“三个和尚没水吃”和1+1<2,就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差。产生这种不同的整体效应,当然原因很多,而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是否合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些四分五裂、内耗严重,长期闹不团结的领导班子,往往可以从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是否合理化找到原因。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的不合理,不仅影响到班子整体效应的发挥,而且也影响到班子个体成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一个班子内没有形成一种人人满意的心理环境,没有造成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领导成员之间彼此缺乏信任,相互不能配合,那么个人心理品质再好的领导成员也很难发挥他的作用的。可见,只有优化的心理结构,才能形成领导班子的最佳合力,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
  
  二、 领导班子优化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第一,心理认同性原则。所谓认同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认识上的一致性、共同性。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存在着个性心理方面的差异,所以,所有成员在心理上的认同性,就成为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的基础。心理认同主要包括目标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认同。所谓目标认同,就是所有领导成员要有共同的工作目标,达成心理契合,协调管理,统一认识,从而加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所谓情感认同,就是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政治道德情操,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有共同的责任感和共同的价值观,一切从全局出发,逐步形成共同的信念。具有整体发展的意识,把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领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心理相容性原则。相容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容纳、气氛融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都能以诚相待,彼此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性是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心理相容可以促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亲密合作,它能创造出一种愉悦的心理气氛,增进彼此间的和谐与友谊,从而促进团结,发挥个体的心理潜能,提高管理效能。
  第三,心理互补性原则。互补性是指领导成员之间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密切合作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品质上能够互相补充,以产生最佳的整体功能。为尽可能发挥领导者成员的优点和特长,组合成最优化的群体状态,取得管理的最佳效能,必须进行心理上的互补性建设。要从全局出发,工作分工不分家,彼此建立起同甘苦、共患难的亲密合作关系,相互信任,同心同德,使领导班子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的平衡状态。
  第四,和谐性原则。和谐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心情舒畅、配合默契的特征。和谐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具有两级特性,决定了人在工作和交往中的积极或消极的心态。遵循和谐性原则心理要彼此适应,首先是个体对整体心理上的适应,这种个体对整体心理上的信任与否,往往取决于分工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个体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其次是领导班子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对他人个性特征的适应,所以不同的领导者在领导方式、领导风格,甚至言谈举止方面就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增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心理适应性,减少摩擦,避免产生矛盾。
  
  三、 领导班子优化心理结构的基本途径
  
  领导班子优化心理建设的基本途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诚相待,与人为善
  在领导班子中,每一位领导成员总是希望与其他领导成员和睦相处,心情舒畅,搞好工作。但是,一个人要求别人以诚待己,首先要以诚待人。古人云:“诚之所感,触处皆通。”这就是说,以诚心待人,就会使人感动,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把事情办成。学校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是为着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共同办事的,因而应该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真诚地关心别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才能获得他人的友情和帮助。这也就为领导者之间,建立起亲密友好的关系打下基础。
  
  2.注重思想沟通,及时消除隔阂
  沟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混合交流,它是群体生命的要害。要维持领导群体的动态平衡,沿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就要通过健全的灵敏的沟通来实现。
  许多学校领导者在没担任行政职务时由于教授的学科不同,平时接触少。现在由于在一起共事,工作联系紧密,接触机会多了,因而发生分歧和摩擦的因素也就多了。如对整个工作成绩的评估上,对个人工作能力的评价上,对某人的权利过于膨胀看法上等。当然领导成员的摩擦,也有因个别领导成员的素质差,修养不高造成的。
  经常进行思想沟通,是消除隔阂的重要途径。现实生活表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所以会出现摩擦和不团结现象,往往因为在工作上对某些具体问题看法不一致;故意作对,制造事端的少,因不善于合作,处理矛盾方法不当的多。由此看来,只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而这种沟通结构应为混合多向型,这种结构既注重沟通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又重视沟通同级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保持上下级之间的政令畅通,行动一致,还能促进同级之间互相关心,互相谅解,互相照顾,能消除误解,增强团结。
  
  3.尊重同级的职权,积极配合工作
  学校同级领导者之间各有各的职能。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积极配合,但对同级的职权又要尊重,不能越位擅权。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决不推诿。对有些不易处理的问题,也可征求其他领导者的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请别人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另一方面,也是对同级领导的尊重,有利于相互关系的协调。
  第二,对其他领导者所分管的工作不能随意插手,不适当地插手其他领导者所分管的工作,至少会造成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从工作上讲,容易打乱别人的部署,自然会引起人家的不满。二是从心理上讲,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信心,都愿意独立地、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第三,在公开场合不要随意评论其他领导分管的工作。学校领导内部,同级领导分管的工作,都是整个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公开场合不宜过多地强调自己分管的工作多么重要,自己的工作量多么重,等等。这样容易给同级之间造成不满情绪,产生隔阂。
  
  4.支持帮助而不揽功诿过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所分管的工作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比如教学和行政虽是两个环节但密不可分,都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因此学校的工作是相互交叉,需要共同完成的。这就要求领导者之间在工作上必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当对方的工作出现某些难题时,应主动出来排忧解难,不能袖手旁观,不能把错误推给别人,把功劳归于自己。在现实工作中,有这样的领导,对自己摆不完的功劳,对别人说不完的过错。别人工作有差错,自己不帮助,而是在私下散布。自己工作有过失,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指责别人没有配合好。这必然会使领导者之间关系紧张。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应做到有功不居,有过不推,互相帮助,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友好相处,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铁军.校长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2] 赵敏,刘献君.学校领导行为探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113~116
  [3] 俞在明.浅谈校长的人格自塑及情感沟通.中小学教育,2001.100.31~32.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