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感悟点滴

作者:缪海国




  《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有这样三段文字:“外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以上三段话来看,根本没有从知识教学的角度提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顺序、学期课时安排等等。我们由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说几句外国话,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要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阐述得非常清楚,就是让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其中特别强调了合作精神。然而,如何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呢?笔者认为,和谐与快乐的英语教学是陶冶情操、培养与发展学生合作精神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和谐快乐”是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教师把握和谐去教,让学生充满快乐去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使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的英语教育。这是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可以减少紧张的情绪,抑制并消除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实践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实施“和谐快乐教育”,可以奏响以下几支乐曲:
  
  一、 第一乐曲——和谐导入,点燃“快乐教育”的火花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教学中,能否真正有效地实施“和谐快乐教育”,导入新课是第一环节。新课导入设计得好、安排得妙,整个教学过程就会起到先声夺人、势如破竹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内外的知识,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引言导入新课,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欢快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欲望和冲动,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乐,乐于学习,实现“和谐快乐教育”。
  
  二、 第二乐曲——和谐传授,唤起“快乐教育”的激情
  
  现代心理学认为:“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凡受试者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因此,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这个中心环节上,教师应注意以学生感到快乐来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什么时候学生产生兴趣、学得快乐,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就好。和谐快乐地传授,就是要求教师抛开一切问题和烦恼,以饱满的精神、愉快的心情,运用形象、风趣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讲解传授英语知识,使教学双边活动既轻松愉快,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在愉快心情的基础上传授与接受英语知识。
  
  三、 第三乐曲——和谐设问,保持“快乐教育”的热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不感兴趣,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开始于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克服照搬教参的做法,力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愉快地提问激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快乐教育”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快乐地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英语教学中,和谐地设置问题提问学生,教师要注意提得有趣、有味,提得恰到好处,或造成认知冲突上的悬念,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但要爱“金凤凰”,更要爱“丑小鸭”,要给每个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保证提问和谐到位。
  
  四、 第四乐曲——和谐评价,体验“快乐教育”的含情
  
  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所回答的问题和所完成的练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实现“和谐快乐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评价时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要饱含感情,多用肯定、鼓励、希望的语言,多表扬多赞美,少批评、不批评,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欢快的教学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增强愉悦感,带来学习的快乐效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和谐快乐教育”的含情,越
  回答越有干劲,越学越爱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和谐快乐教育”。
  
  五、 第五乐曲——和谐结尾,激发“快乐教育”的火花
  
  结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完美的结尾往往会再次掀起学习的高潮,使整个教学结构紧凑完整、浑然一体、和谐优美,使学生因快乐而忘记课的结束,使之产生“乐而忘返”、“完而未完”、“意犹未尽”之感。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实施“和谐快乐教育”,可以从一节课的导入、传授、设问、评价、结尾五个环节加以精心设计,要想把“五支曲”都奏响,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材料准备的情况进行选择实施,有时轻轻一曲,就可以“响彻”整节课,其乐融融,真正实现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和谐快乐教育”的新目标。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