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如何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

作者:尚国营




  随着各地中小学纷纷加大“科研兴校”的力度,广大教师也逐渐重视上级教育规划课题的申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对规划课题的认识态度和申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一些教师申报课题的成功率不高,有的甚至连续几年不中,积极性就受到了挫伤。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课题的申报工作?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呢?
  
  一、 申报课题的现实价值
  
  1.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对一个学校而言,积极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并且课题的成功率高,不仅反映了这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和办学品位,而且还能表现出这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实力和教学改革研究的精神风貌。正因为如此,上级教育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往往把承担课题的情况作为评估基层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学校也把是否能承担规划课题作为教师考核乃至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从实践效果来看,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引发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矛盾,许多学校就是通过规划课题的研究实验,不断解决这些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申报课题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反思和梳理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认识和研究成果,寻找自己的研究优势,设计自己准备解决的认识问题和应用问题,并以此为据,确立申报的主题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思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境界就获得了一步步的发展和升华。因此,课题的申报、研究过程,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3.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任何课题研究,都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其最终受益者还是学生。中小学开展的教育实验研究,都不是单纯的文献研究,而是面向学生的行动研究。事实上,许多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的。例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或者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都少不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与学生打成一片,很自然地将学生引进课题,引入教学改革实验中。长此以往,学生各方面素质必将得到发展。
  
  二、 影响课题成功申报的几种因素
  
  1.选题盲目,缺乏创新
  一些教师在对待选题上表现得比较随意,他们既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又没有进行认真论证,由于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以致出现严重的选题“撞车”现象。还有一些教师,一味追求热门课题,这样容易形成“扎堆”的现象。所以,教师在申报课题时,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工作实际,选择一些富有特色和创意的课题,以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使自己的课题落选。
  2.定位不准,不切实际
  教师在申报课题时,无论是选题还是设计,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贪大求全,定位不准,表现在教师将题目选得过大,研究手段和方法定得过高、过难。如有的教师把研究方法定位在“实验法、文献法”等,远远脱离中小学教育的现实条件,容易导致无从下手或难以实现的后果。另外,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题内容过于繁杂,面面俱到,超出研究主题指向的范围,容易引起专家组的质疑。
  3.基础薄弱,缺少支撑
  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坚实的研究基础。基础指的是教师具备的研究条件,如,前期的研究历程、研究成果,学校提供的研究条件,教师占有的研究资料,课题组的研究力量等。在实际申报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些。主要表现在,要么没有前期研究的积累,一切从头开始;要么引用文献比较陈旧,对课题的创新性支持不够;要么课题组搭配不合理,学校领导偏多;要么选题实验支撑条件不够,缺乏承担课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可能使专家组在评审时,对课题能否完成产生疑问。
  
  三、 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的对策
  
  1.增强信心,勇于申报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课题申报工作,要认识到申报规划课题对于学校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要强化教师申报课题的“机遇”意识,勇于申报;其次,学校教科室人员要做好教师申报课题的组织、指导工作,在熟悉和把握申报课题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使广大教师了解科研选题的方向和申报书的填写方法,消除教师对课题的神秘意识、为难情绪,增强教师课题申报的勇气和信心。这些课题申报前的基础性工作,对提高教师课题申报的数量以及成功率至关重要。
  2.注重“指南”,善于选题
  课题指南是上级科研规划部门集中了众多专家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而拟定的,它概括了课题规划部门所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具有填补以往研究空白或强化某一项问题研究的意义。因而,课题指南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可行性。教师要在认真解读和吃透精神的基础上,按照课题指南的框架确定选题,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确定课题方向的前提下,教师需要拟订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题目是课题的灵魂,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过程实质上都是以课题题目为红线,并围绕这根红线逐步展开的。一个好的课题题目,应该是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价值意义的集中凝结和准确体现,既要质朴、准确,又要鲜明、独特,同时,还要将研究的新意凸显出来。
  3.研究过程,精心设计
  研究过程包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目标、研究价值、基本内容以及研究措施等。它表现出教师对所申报课题的研究能力和信心,研究过程的设计,应该是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胸有成竹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课题题目的进一步注解。通过研究过程的设计概述,应该使评审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全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有一个基本判断。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研究目标的表达要准确、具体。目标是课题的核心和靶子,是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目标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具体、可行,将本人要做什么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即所要达到的目的清晰地传递给评审专家,不要写成大而空的条目。如:一位教师申报课题《初中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合作策略研究》,其目标内容是:调查初中生在主题活动中合作学习开展的现状以及问题,归纳初中生合作学习的特征;研究初中生在主题活动中合作学习适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开展初中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研究目标没有面面俱到,但是运用了“调查”、“研究”、“开展”三句话比较好地对课题目标进行了具体阐释。
  第二,对研究计划和措施要作具体说明。课题研究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好研究的各个阶段。以往我们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来划分课题研究的过程,这样划分虽然十分明了,但过于笼统。因此,教师在划分课题研究阶段时,要根据个人能力、课题性质、前期准备等情况,科学设计各个阶段的步骤、计划、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形式。除了简单的文字描述外,教师借助表格的形式对实施阶段进行描述,这样能比较清晰地把研究呈现成可控的程序,便于操作。评审专家也可依据此计划,审核研究课题可行性如何,也便于将来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研究的动态实施管理。例如:
  
  第三,对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应作必要说明。教师在论证设计中,还要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必要交代。研究成果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这样,可以增加专家对课题实施的认可程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