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走过花季主题班会设计

作者:王秋珍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2.了解异性交往中应注意的一些准则,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爱慕”心理。
  3.培养学生珍惜青春的情感意识,健康走过人生旅途的“花季”。
  准备工作
  1.小品:《海燕的顾虑》
  2.收集关于青春的名言,了解名人的奋斗故事。
  3.课件制作
  活动步骤
  
  一、 小品表演
  
  旁白:海燕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芭蕾也跳得不错。但她几乎不和男生讲话。
  (海燕和一位女同学走进教室,男生甲拿着作业本走向他们。)
  男生甲:海燕,这道题目怎么做?
  海燕:你问老师吧。
  (男生甲尴尬地退下。男生乙上。)
  男生乙:海燕,放学我们一起回家吧。
  海燕:(翻白眼)谁和你们一起走!
  旁白:海燕私下对朋友说——
  男女同学之间应“规规矩矩”,“互不相干”,否则,容易产生爱慕之情,那就不可收拾了!
  
  二、 你说我议
  
  1.海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顾虑?
  (参考:封建思想残余;青春期对异性交往的排斥;周围有这种误会发生)
  2.你觉得她的说法对吗?
  
  三、 我作家长
  
  让学生自己当父亲(母亲),给青春期的孩子谈谈有关男女生之间的情感把握。
  温馨提示:
  1.设身处地,动之以情
  比如:孩子,你的心思我懂。想妈妈当年…………
  2.观点健康,晓之以理
  比如:放弃,也是一种拥有,时间是最好的溶剂;将喜欢留在心中,将美丽留给明天;麦田很大很美,不应该急;爱是一种责任;有距离才有美感等。
  
  四、 出谋划策
  
  注:学生讨论并总结,教师补充。
  如何与异性交往?
  参考:
  1.心地坦诚,自然大方,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
  2.建立广泛的友谊圈,尽量少单独相处。
  3.自尊自爱,语言文明,举止得体,不自作多情。
  怎样对待男女生之间的“爱慕”?
  参考:
  1.扩大兴趣,陶冶身心。
  比如,踏青、阅读、打球、绘画、写作等。
  2.不捕风捉影,开不健康的玩笑。
  3.泰然处之,不将好感当爱情。
  4.让童心驻留心间,把美好珍藏心底。
  
  五、 走进名人
  
  让学生讲述名人的成长故事,从名人的处事态度中得到启迪。
  参考:
  玛丽和她的爱慕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奋斗史
  罗蒙诺索夫求学 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
  曹禺:不让青春付流水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六、 青春宣言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勇往直前。我们将抛弃迷茫,把握航向,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让我们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人生!
  
  七、 教师寄语
  
  青春没有回程票,只有一往无前的脚步。
  既然在春天就不要做夏天的事。天涯何处无芳草,不需急在少年时。现在拥有一棵树,就等于过早失去一片森林。
  祝同学们拥有更多真挚的友情,在青春道上洒下一路阳光!
  作为一名与学生关系和谐、亲切的语文教师,我经常会收到一些来信,改到一些“特殊”的作文。在信文中,学生甚至坦言,喜欢上了某个人,我该怎么办。可见,青春期的萌动,给男女生交往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这层神秘面纱又给不少学生带来许多无谓的烦恼,有的甚至为此无心向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焦虑症状持续存在,烦恼与孤独不能释怀,少男少女将患上抑郁症,甚至产生自杀的意念和行为。由于心理发展的滞后,个体、成人及他人、社会等的准备不足,青春期似乎成了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事故多发地段,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对待。
  歌德说:“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如今,男女生交往不再是“三八线一条”。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看待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行和情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切不可讽刺挖苦,强行禁止。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女孩潘多拉一只盒子,告诉女孩绝不能打开。像所有女孩子一样,宙斯的“告诫”更激起了潘多拉的好奇,她终于打开了盒子。结果,所有的“罪恶”全跑向了人间。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禁而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或“禁果效应”。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压制只能治标,无法治本,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顶牛”。因此,我们教育者要掌握“牵牛”的艺术,让“牛儿”乖乖地跟着我们走!
  感谢我们的编者,不仅在第二单元安排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巧妙地阐述了“爱情”这一话题,还在第三单元设计了“青春的随想”这样的专题活动。我让学生写了父母的爱情,名人的爱情等作文后,再来开展《走过花季》活动,就能更明朗,更健康。
  确实,人的情感需要表达,烦恼需要倾诉,为什么要给学生关上心灵之门呢?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很多时候,是家长老师的上纲上线,“逼”孩子走上了一条有违初衷的道路。这样的事情,我们不是没有耳闻。再说,学生的思想是有差异的。周江同学曾告诉我说:“现在不追,等七老八十了,想追也不可能了。”此上种种,都让我意识到,开出这样一堂课是十分必要的。
  小品《海燕的顾虑》由学生自编自演,内容贴近学生,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讨论很自然地引出主题:如何看待青春期的“爱慕”。然后,让学生角色转换,自己当父(母)亲,给青春期的孩子说上几句话。唐朝诗人常建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环节可以说是通幽的曲径,不仅思维空间大,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学生很感兴趣,说出了许多有见地,有个性的话语。紧接着,让学生讨论两大话题,由教师补充。这样,使课堂在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理性的色彩。再接着是走进名人,让学生从名人对待情感、工作的态度中得到启迪。然后学生进行青春宣言,激起更青春,更健康的情感。最后,在《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中,教师寄语。
  我不能说,就是这一节课,让学生改变了很多。但我可以肯定,这节课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青春随想”,我们一般的处理是青春的颂歌、青春的格言、青春的感悟、青春的心愿、青春的知识、青春的感想等。我抓取其中的一点,专门讲男女生的交往,有点“顶风”的感觉。但非常有针对性,学生也喜欢。当然,自始自终,我都没有出现“早恋”一词。我总是想,语文不仅仅是语文,我们每次激励孩子一点点,引导他们一点点,产生的效果绝对不是一点点。我觉得我们的学生身上有一股正气和孩子气。他们明辨是非,团结互助,又非常热情,谁又能说这些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无关呢?
  
  八、 花絮采摘
  
  洪健萍:当你无声无息地成长,青春也无声无息地来临。你已不知何时由一个手握棒棒糖、眼神怯怯的孩子,变成了一位敢笑敢怒的小大人了。青春,是需要你们表现的,所以,它总是宽容地在一旁望着你们放肆地大笑,放声地大哭,时而迷惘,时而明朗,又时而惆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