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答毕业班学生十问

作者:孙 群




  定位要准确
  
  问: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我苦恼的是每到学习时,注意力就是集中不起来,我该怎么办?快要高考了,真是急死了!
  答:光急没有用,你要先找到“急死了”的原因。恐怕你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或是自我抱负太高,或是以己短比人长,或是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怕老师同学看不起,或是担心考不好自己没前途等等。因此,建议你首先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自己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既不要盲目骄傲,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尽力了,就无怨无悔!
  
  保持平常心
  
  问:我是一个高三学生,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虽然我的成绩在班上还说的过去,可一想到没几个月就要考了,我就害怕,成天魂不守舍的,我该咋办?
  答:首先祝贺你啊,你说你的成绩在班上还说的过去,我想应该是相当不错,那么你还害怕什么呢?你替那些成绩说不过去的同学想想怎么办?现在你的成绩还说的过去,那么你的高考成绩就会还说的过去。你之所以会魂不守舍,我想是因为你对自己不够自信,无形中放大了高考的压力。把心放平,试着把高考当成一场与平时无异的考试,保持一颗平常心。
  
  控制好情绪
  
  问:同学之间经常谈论考哪所大学,我很害怕加入他们的谈论,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没资格。很怀念初三的生活,中考成绩在班级里前十名。但现在想都不敢想,都到班里后二十名了,很差劲。我知道自己还有潜力,只是不敢面对现实,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好把所有潜力发挥出来!
  答:高考其实是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验,不要把一、二次考试的失利当成自己的实际状况。就像你所说,你的中考成绩曾经排到前十名,你也相信自己是有潜力的,这很好,你所要做的是相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关键要自信,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要扬长避短
  
  问:最近总是觉得心情压抑不知怎么办?而且学习上自信心也一点点失去,因为我的同桌每次都考得比我好,虽然努力了但最后还是失败,怎么办呢?
  答: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往往会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追求完美,所以会感到失败,长期如此就会失去自信心,导致心情压抑。因此,不要和别人比,多与自己的过去比比,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
  
  要顺其自然
  
  问:毕业班学生该如何释放紧张心理?
  答:顺其自然。应该接受自己的紧张心理体验,不要理睬它,也不要为这种体验而担心害怕,因为过一段时间它就有可能自然消失。高考紧张心理的产生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来自考试和其他相关的外界压力;三是自己对考试的信心和认识。当然,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针对后两个因素采取对应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
  
  排除杂念
  
  问:每一次考试我都面临巨大压力,所以我都很失败,信心早没了,请帮助我,因为我想冲刺。
  答:每一次考试出现巨大压力的来源:担心考不好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意识中的期望抱负不够客观;往往把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担心考试成绩影响升学和前途;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自觉平时努力不够,担心考题太难等等。你想冲刺,从现在开始,就要排除杂念,甩掉包袱。不要把复习安排得过于紧张,要保证充分的睡眠。
  
  允许自己有问题
  
  问:我是高三学生,我有个毛病就是:每当我在学习中向好的方向发展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否定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答:任何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所谓“人无完人”,伟人也不例外,拿破仑有滑铁卢之败,毛泽东有文革之误。允许自己有毛病,增强自信心,不必追求太完美。
  
  不要事事抱怨
  
  问:因为家庭经济不太好,加上成绩不太好,总觉得同学在背后瞧不起我,我很敏感,也很郁闷,想放弃学习去赚钱,我该怎么办?
  答:你已经是高三学生了,你应该理解你的父母,同学们欣赏的是开朗、乐观、团结、自信的你,不要事事抱怨,把自己的不快乐归结于他人。现在是知识时代,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静下心来,认真努力学习,一点点进步。
  
  从点滴做起
  
  问:我是毕业班学生,现在很想好好地学习,但是又学不进去,我该怎么办?
  答:还好,你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问题在哪。脚踏实地地从现在做起,你就会有新的体验,为自己的未来,从点滴做起。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有句名言“人生七十才开始”,只要你肯努力,学习永远不迟。
  
  精心选资料
  
  问:看到同学们有这样或那样的参考资料,这本很好,那本也不错,请问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参考书?
  答:的确,现在市场上学生用的参考资料很多,良莠不齐。多听老师或上届学兄学姐的意见,精心挑选一两本,系统地、认真地做每一个题目,真正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是这本书上做几题,那本书上做几题。记住,重要的是上课效率,资料仅起到补充辅助作用。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