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建

作者:丁兆雄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与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对某位老师或数位老师的一节课或数节课所进行的评价。它既是特定学段的全面性教育评价的重要组织部分,又是可以独立地运用于日常教学管理实践的经常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重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要建立新颖而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先建立科学而新颖的评价理念。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建立以下评价理念。
  1.以生为本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及其评价,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主导作用,相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当前,在师生关系层面,要特别强调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与个性,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训练运动技能的积极性;在教育价值层面,要特别强调以学生健康为本,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教师职责的角度看,建立以生为本理念,则意味着变教师的组织指挥、权威训育为启发、诱导、协调和促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2.以发展为中心理念
  这里的“发展”,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学生的发展。总的说来,体育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应当瞄着学生体育精神素质、运动知识素质、运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其他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评价,体育教学首先应当紧扣五大课程目标运动参与态度、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次,应当兼顾品德修养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普通能力素质等基本素质的和谐发展。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必须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
  “发展”的第二层含义,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离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就谈不上学生持久而高效率的发展。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应当牢固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日常教学的质量。
  3.生命教育理念
  所谓生命教育,指针对无视或忽视生命价值的社会现象所实施的认识生命的教育、善待生命的教育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在国外,生命教育早就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从2002年5月吴甘霖先生开设第一个生命教育大型讲座,到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命教育正由口头呼吁逐渐转化为教育行动。
  体育,是一种尊重和强化人这个“生命活体”的教育。在正在执行的新课标中,“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课程的目标之一。事实上,体育与生命教育本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海,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内容已经渗透到小学体育、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我们认为,上海的经验值得借鉴,应当在体育课堂教学及其评价中溶入生命教育理念。
  4.课程建设理念
  重视课程基本建设的评价,是当代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在新课标中,课程建设评价,是与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并列的三大评价内容之一。
  所谓课程建设,指课程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课程制度的确立、课程管理机制的构建、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配置、场地与器材的配给、经费的落实等。显然,课程建设指向的是课程保障系统。课程建设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理念,它不仅指向一线体育教师的教,更指向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管理。
  5.多元评价理念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内容或评价方式,都应当是多元的。
  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当建立教学管理专家、体育教学专家、一线体育教师、被教育者几方面结合的多元评价管理机制。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应当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或教学管理者,应当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感觉和评价。教学的效果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参与评价,对其自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评价内容方面,应当根据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面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三方向的多元评价系统。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兼顾体育学科的知识、技能、能力、习惯的评价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则要兼顾课程目标 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的潜能等方面。
  在评价方式方面,要本着发展至上的指导思想,改变过分看重考试、过分依重终结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做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
  
  二、 要建立科学而实用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要建立科学而实用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得明确和把握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从由上而下的纵向关系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均应涵盖学段体育课堂教学总目标、对总目标进行具体化的领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四个层次。从左右横向关系看,各学段的目标体系均应涵盖运动参与态度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能力目标五大目标。上述目标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如图1。
  
  在实际评价中,应当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各个领域目标具体化。要注意的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对五大领域目标的落实,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而是有重点的;也就是说,每一单元或每一课时,都应当既有切合教学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特征的重点目标,又有对其他目标的统筹兼顾。
  有了教学目标,就有了评价依据,就有了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课程建设情况的“秤”。我们认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方面展开;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当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开展;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应当从教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课程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等方面展开。上述各因素的关系如图2。
  
  上文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内容,可以在上述分析和阐述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和特定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给出各评价内容的分值,以便形成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认为,在实际评价中,一方面要分别给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分值和总的分值,另一方面要本着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就教师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程的基本建设,给出科学而明确的定性评价和改进建议。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