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让否定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作者:张广军




  人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也不例外。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后,老师评价学生时,要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犯的错误,老师应给以宽容和理解,使学生稚嫩的心理和自尊心得到保护和呵护,使其不受到伤害。
  现就如何弱化否定评价的严肃性、破坏性,增加人文关怀,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谈点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 批评学生时,与学生商量
  
  教学中,尊重学生,依靠学生,遇事常与学生商量,这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是沟通师生心灵和密切师生情感的良方。对大多数教师来说,班里要办一件事与学生商量商量还可以,但如果学生做错了事,本该批评学生的时候也与学生商量,恐怕就难做到了。其实,只要老师的评价观念转变了,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
  [示例] 小明又迟到了,我与全班同学商量,该怎么办?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让他站在教室的外边”;“让他找家长来,保证今后不再迟到”。听到同学们的意见后,我带着商量的口气说:“我建议今后谁迟到了,在第二天上课之前,就给同学们背一首诗,并要他负责全班学生都背会那首诗。犯了小错误背诗、背英文、唱歌、讲故事、讲个笑话,为同学们带来知识和快乐;犯了较大一点错误的学生,要求其做一件好事,如,擦教室的玻璃、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洗衣服、拖地板等,以此将功补过;犯了严重的错误,要求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写出读后感或读书笔记等。”
  这样的批评办法,独特新颖,淡化了否定评价的严肃性,充满了人文关怀,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能给其他学生带来收获和快乐。这有利于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进行自我反思,认识错误,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
  
  二、 调侃式否定评价
  
  调侃式否定评价是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对学生的不足或违纪行为进行的一种批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改正其不足或错误。这样的否定评价,教师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也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像朋友之间随意调侃,机智幽默。
  [示例] 一次自习课上,我准备到班上通知一件事,到教室门口时,教室里非常安静,我悄悄地从开着的后门进去,坐在后排空位子上。过了一会儿,马蜂同学边做作业边哼起了流行歌曲,同学们都笑开了,马蜂为自己的失态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同学们都发现我坐在后边,他们马上静了下来,看我怎么处理。我站了起来说:“过几天我市将举行流行歌曲大奖赛,正愁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不就有人来报道了。”全班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课后该生找我做了检查。后来马蜂同学在各个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很少有违纪行为。
  这里没有措辞严厉的批评,更没有声色俱厉的训斥,但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调侃中包含着提醒,幽默中暗含着批评。
  
  三、 让否定评价含有人情味
  
  老师面对的学生人数多,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批评学生的事件和理由,然而老师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教育,学生有可能不接受教师的批评,使评价失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学生有抄袭他人作业现象,经老师严厉批评教育之后,该生确实不再抄袭他人的作业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他经常不交作业,到后来彻底不写作业了。
  [示例] 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享誉世界,漫画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碰倒了墨水瓶,墨水洒了一地,父亲生气地抓住独生子要打屁股,却发现儿子的裤子上有一道口子,便耐心地给儿子补好裤子,然后再打屁股。这个故事有点荒唐可笑,但在批评教育中包含了父亲的关怀,含有人情味。
  同样,在日常否定性教育评价中,教师应把关怀学生放在首位,在否定的同时,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使否定评价体现人情味,切实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在关心他们自己。
  
  四、 评价要宽容理解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问题是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持什么态度。塞缪尔·斯迈尔德曾说过:“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
  其实,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错误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有的教师把“严是爱,松是害”作为口头禅,把“严师出高徒”作为自己的经验之谈。
  我认为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给以宽容和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努力改正错误。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教师说:“没关系,这个问题很难,许多同学都会犯同样的错误”,或者说:“没关系,大家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想”。这会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提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五、 否定评价要设法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外教育史上,有无数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年龄小,心灵非常脆弱,处处需要老师的小心呵护,不要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尤其在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更要谨慎处理,尽可能使否定评价柔性化。
  [示例] 马老师的班里有个小学生,看见同桌用的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借来用了几次,爱不释手。借来借去,一会儿橡皮不见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这个学生也显得急躁不安。有几个同学反映是这个小学生偷了那块橡皮,马老师对来反映的学生说:“不要随意瞎猜,也不许他们乱说,橡皮一定是掉在什么地方了,我帮你们好好找一找。”
  之后,马老师很快买了同样一块橡皮,悄悄地送给这个小学生,并对他说:“我见班上有人买了这种橡皮,很漂亮,我想你一定喜欢它,这块橡皮送给你。”这个小学生不安地接过橡皮说:“我班张小娟买了一块和这块一模一样的橡皮,今天她的弄丢了。”马老师接着说:“这些粗心的孩子,无论干什么都丢三拉四的,一定是放在桌斗里或是掉在哪个角落了。”
  没过多久,有同学来报告说在教室的门后发现了张小娟的橡皮。
  学生年龄虽小,但自尊心很强,一旦犯错误后,他们通常很后悔、害怕,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此时,老师要尽可能使否定评价柔性化,用一颗爱心巧妙地维护学生的尊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六、 充分挖掘否定评价中的肯定因素
  
  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他们犯的许多错误,往往因为不小心或失误造成的。有些过错是由于学生的好奇或做好事发生失误导致的。这些过错一般具有两重因素,即否定的因素和肯定的因素。评价时要尽可能挖掘其肯定的因素进行肯定评价,而避免抓住否定的一面过多地进行否定评价,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示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校长时,看到低年级的一名小女孩摘了花池里的一朵玫瑰,他走过去拉住小女孩的手,微笑地问她:“你摘这朵花干什么?”小女孩胆怯地说:“奶奶病得很重,看不到鲜花,我想把这朵花送给奶奶看一看,或许她的病会减轻一些。”苏霍姆林斯基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又摘下两朵玫瑰,送给小女孩,说:“这一朵送给你,因为你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学生出现了错误行为,一旦被别人发现或指出时,他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内心的自责,使他后悔莫及,如果这时再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只能增强她的防范心理,而无助于学生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相反,如果能从学生的错误中挖掘积极的因素进行肯定,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柔性化的否定评价,蕴涵着教师人性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体现出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 陈兆国.活动表现评价在新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3).
  [2] 刘京海.成功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 蔡 敏.论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中国教育学刊,2004(4).
  [4] 屠友祥.语文教育与人文浸润.中国教育学刊,2004(4).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