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持续激励机制的实践

作者:金栋华




  一、 话题背景
  
  现在学校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现象:老教师难免会认为职称有了,其他资本有了,船到桥头了,车到站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而青年教师则难免会出现攀比心理、享受实用心理,工作上不思进取。再加上教师工作具有“软指标”的特点,被称为“良心”工作。意思很明确,教师的工作大部分靠教师的责任感、职业道德。
  我们试想以坚持制度的刚性和人性的柔性管理相结合,物质投资与感情投入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积极性应该是一个持续过程,不应该只是一朝一夕、一年一时的举措。为此,我想以“持续激励”为话题,谈点个人看法。
  
  二、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对“全面”理解为: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学校整体发展、教师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协调”好学校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学校与家长、老百姓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工作最后落脚点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关键在于教师全面素质的发展上。
  
  三、 持续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1.营造氛围,求发展
  目标实际上是一种诱因,让教师把个人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和国家的整体教育目标相结合,形成目标链,从而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的行动积极性就会持续和高涨。例如,一个万米赛跑的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100米时,再加把劲就可以夺得金牌了,他就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发展目标尤为重要。
  我们附近有一所学校,行政班子没有创新发展意识,追求一团和气,学校领导与教师关系十分“融洽”,教师们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结果可想而知,教育质量低下,大部分有上进心的教师锐气大减,学生纷纷转学,社会、家长指责声较多,上级领导不满意。
  后来上级领导借学校易地新建的契机,调整了学校主要领导。新的行政班子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1-3年的长期、短期发展目标,并进行了几项重大的改革。经过努力,学校从教育、教学质量低谷中走了出来,在年度考核中获得高分,被评为区先进集体,成为杭州市示范初中,并正在争创省示范初中。学校形象提升了,社会评价越来越高。
  是啊,人是社会人,教师也同样。教师的发展依托于某个学校,只有学校整体发展了,氛围形成了,教师个人才能更好地发展。
  2.个性激励,促和谐
  作为管理者,对出现失误和偏差的教师也需要用赏识的眼光,把平常自己观察和发现的情况从正面激励,帮助教师恢复自尊、自信,使他们从内心感受校长对他们的真诚和善意,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积极性。
  (1)责任赋荷:对于那些他们自认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有能力的人,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责任。有一所学校,由于两校合并,行政班子人员减少,原来两位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中层干部落选了。在新学校,他们牢骚较多,抵触情绪大,对学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学校领导分析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一个虚职,让他们去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不享受相关的课务方面的待遇,等一年试用期合格后,再给予一定位置。一年多来,这两人确实变了,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工作比较卖力,而且时时提醒自己这个位置来之不易。这样学校不多花一分钱,少了两个发牢骚的人,多了两个参与管理的人。
  (2)细节认可:学校里有几位沉默寡言,在教学上又不能独挡一面的教师。他们非常自卑,往往会成为“多余人”。学校管理者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多找他们谈心,放下架子与他们一同走路去食堂吃饭等,让他们感觉到引起别人的重视特别是领导的关注,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3)亲情关怀:学校里或多或少有一两个软硬不吃的教师,他们工作能力欠缺,对抗抵触情绪很大,私心很重。对于这些教师也不能听之任之,是否可以通过其家庭、亲戚朋友、社会关系来劝说他,让他认识到自身价值、责任。不只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单位无法抬头,连家庭、朋友也为有你而抬不起头。因为整个学校都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们都在努力发展自我,使得这些人也失去市场成为孤立的人。给他们一定的台阶,相信他们也会融合的。
  当然,持续激励机制中需要情感激励,在教师业务上关心他们,在教师生活上关心他们,“以情动人”,尤其是关心教师从细微、细节入手。
  我有一位有点名气的教师朋友,他多次给我讲了相同的一件事情不同处理对他的影响。那时他还是一位一般教师,一次他儿子病危,他请假去医院,校长到教务处说,嘿,课务怎么办,最好不让他请假。事后得知此事,他对这位校长很失望,工作也受到影响。后来换了一位校长,一次这位校长身体不适去人民医院挂盐水,发现我朋友的儿子也在挂盐水,第二天校长买了点水果去看望我朋友的儿子。我朋友非常激动,并不是一点水果,而是校长百忙中抽出时间看望自己职工的小孩。事情不说大家也知道,我朋友以后的工作十分努力。到现在他说起这件事,还念念不忘那位关心教师的校长。
  另外,奖励机制必不可少,要慷慨表扬。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他们肯定、表扬。
  3.人尽其才,强素质
  (1)引导教师参与是持续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只有把教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具体化为教师的管理行为,才能作为教师动力的源泉,才能激发教师内心深处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注重引导、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使他们从被动受命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当教师觉得自己是目标实现的参与者时,他的积极性会更高。
  中考是每所初中面临的重要工作,如何让学生在中考期间心情愉快,把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当我们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时,大家出了许多点子。其中一位教师提议能否在考试期间,试场外、休息室摆放一些花草,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事后反响很好。有学生说:“感谢学校为我们创设了这么好的环境,看到花,使我们紧张的、恐惧的心理缓解了许多。”而且同学们的行为也文明了许多,怕弄坏了身边的花草。在总结会上,我们表扬了为学校出点子的教师,目的是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2)欣赏教师是持续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的有力武器。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价值得到人们特别是校长认可的成就心理。作为校长,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位教师,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火焰。一个医生可以拯救一个科室、一个医院;同样的,一个好教师可以带动一门学科、一所学校。学校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现在对一些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关爱多一点,这无可厚非,应该肯定。但往往会忽视一些在学科上不是高手,但在学校其他工作中能独挡一面的教师。在以人为本的年代,管理的境界在于发现,也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独特发现。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人。
  我们学校有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高,但语言表达不行,教育艺术欠佳。学校给他多次锻炼机会,最终他总是高兴接受,草草收场。老师们对他议论颇多,他也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科技作品展中,他辅导的一件学生作品引起了校领导的注意,事后决定让他组建校科技兴趣小组。这项工作语言表达不多,需要动手操作多。他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答应了这项工作。因为他太怕失败了,当学校领导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才给了他自信。他充分发挥自己动手的能力,克服语言表达障碍,所带科技小组两年来获全国奖30多人次,区级以上60多人次。在他的带动下,科技活动在学校全面展开,并形成特色项目,在学校创杭州市示范初中时,成为办学特色受到验收组的好评。这个老师也从这项工作中找到了自信,并成为了学校的优秀教师。
  由于学校是一个“人——人”的系统,人的积极性是工作绩效关键中的关键。所以,对于教师的激励措施除通过以上所述的正面鼓励外,还可借当前人事改革、教师聘任、竞争上岗等契机,唤起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让那些正在混日子或想混日子的教师真正认识到“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得努力去找工作”的危机,从而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否充分利用人的积极性这一无价的财富,也是一个学校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只要我们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总结,我们就一定能得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