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思考

作者:孙志斌




  农村小学仓促开设英语课,受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因素制约,致使小学英语教学一直不尽如人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也极不平衡,加之初中与小学英语教学尚不能完全衔接,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能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比一般同学差,在英语学习起步阶段就产生了对英语的恐惧心理,在步入初中阶段之前就形成了一批英语学习“困难生”,造成较为严重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瞄准课程目标,坚持面向全体,着眼基础,分层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 以生本情境的创设为前提,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和文化方面的要求。在语言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做为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是师生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要坚持民主平等的态度,把教与学的活动看成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看成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
  2.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的态度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总是重视学生成功,而不是一味责怪他们失败的教师,会最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宽容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学生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及时提示,轻声纠正,给予鼓励,使学生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3.特别关注“学困生”。要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特别关注“困难生”,因此,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化他们:第一是加大对“困难生”的感情投资,在他们身上投入比优等生更多的感情与精力,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第二是帮助“困难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学习目标激励与引导,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三是坚持面批差生作业,在讲评他们的作业时,注意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第四是对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对“困难生”辅导时,做到四个一样,即一样的态度,一样的热情,一样的耐心,一样仔细认真。五是要充分利用优生资源,借助集体力量转化“困难生”。
  
  二、 以教学策略的优化为关键,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基于学生主动参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的优化是关键。
  1.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教师讲授新课时要巧妙构思,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它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世界,在较真实的语境下,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其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比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7B Unit Four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第一课时,第一步教师就可通过复习西方的节日Halloween,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并借助Halloween节日的图片,自然而然地呈现了frightened, unusually, whisper等新的词语,为新课文教学作好了铺垫。第二步通过泛读、精读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细节。又通过写信等方式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这样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有助于他们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第三步在学生基本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短文的阅读、填空等口、笔头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第四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讨论和上台回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Amazing things”这一话题,并能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所学内容。
  2.倡导“任务型”教学策略。注意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转变学生从怕学到爱学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如《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8B Unit Two Integrated skills最后作业中布置学生采访活动的一个任务:Make an interview with your friends, your parents about their holiday plans,and write down your reports.先通过观看一些著名地方名胜影像资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就有的可说、有的可写了。在每堂课结束时或者每周结束的时候,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及进步大的同学并给与奖励。这样既创造了轻松、愉快、竞争的课堂气氛,又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以年级教学的衔接为焦点,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是在小学教学基础上的继续和提高。因此,既要重视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也要抓好初中各个年级的衔接。
  1.学习心理上的衔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而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主动而热情地加入学习竞争。
  2.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水平,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经学过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
  3.学习习惯上的衔接。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举手发言、学唱英语歌等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4.学习方法的衔接。英语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大胆实践、积极参与,才能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 以教学评价改革为保障,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对学生的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1.对学生测试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离不开测试,但测试不应当让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压力重重。当学生在测试中得到差分时,会对本学科产生敌对情绪。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做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对学生作业的反馈。Walt Haney认为评价可以使人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显著效果,从而促进学习。他的研究表明: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固有的成分,并能激发学习兴趣。他还指出指导学生确定正确答案的反馈比仅仅指出对错的反馈更能促进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每天的作业是反馈学生当天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以往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后,第二天将作业本上交,一至两天教师将批改好的作业发下去,学生看一眼就塞进书包里;即使老师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效果也并不好。为此,采取如下措施:每天课后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集中,通过讨论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若有疑问与教师商量或看参考答案,在小组内统一用红色笔订正,最后由老师收上来统一批阅。这样做比老师把答案讲一遍效果更好,并且能及时改正错误,巩固当天所学的,及时反馈。此外,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面之一,学生学习档案袋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解释,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由此真正发挥学习档案袋促进发展的功能。这些收集在学生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经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教师就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防止和缩小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去研究和实践。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暂时的也是片面的。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授人以渔,培养其一定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功感,就一定能扭转英语教学中慢、少、差的现状,走出两极分化的教学困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