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小课题研究

作者:徐赐成




  教育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阐发和强化,但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一定时期内还是难以尽如人意,教育科研的实际作用也就难以真正发挥。因此,校本教研的概念和理论就应运而生,提出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理念,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常常困惑于找不到一个切入点和落脚点,教研活动有名无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校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使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自诊——会诊:教师教学问题诊断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目标是要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本教研的要义之一就是研究要基于学校实际问题,教师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莫过于教学问题,尤其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教学领域的诸多新问题,而且每位教师面临的问题可能各有差异。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要求教师填写《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表》,《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表》中的项目主要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问题的聚集与定位(选题)、解决问题的意义、问题在你的班级(或工作情境中)的严重程度(研究的起点调查)、问题可能的原因(多从自身教学和管理及教育观念方面去反思)、拟采取的措施(可操作性)、日常监督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等。通过这份表,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提交教研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集体评议并进行修改。如果教研组内有其他老师的问题与其类同,则形成同伴互助,结成小课题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进行探讨,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这样,就在组内形成小课题研究主题。这样的研究课题来自老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比如在本学年,我们确定了“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研究、“科技活动日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指导研究”、“学生‘一日打工’活动中的交际技巧”等。
  
  二、 问题化归:学科项目建设
  
  数学研究中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叫化归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把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从而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通过教师自我诊断和组内会诊,教师就确定了针对自我的小课题开展研究,教研组则把这些具体问题提交学校教科处,教科处组织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讨论,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合并同类项,把一个个具体问题化归到学科主要问题之下,各学科组在若干个学科主要问题中,确定一到两个问题为学科研究主题,作为一个特定阶段(以学年为单位)的学科项目建设内容。
  比如,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数学老师普遍反映“几何画板”对教学和学习都非常重要,数学组就确定“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学习”学科项目建设,学校则安排网络中心的老师为数学组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结果,不仅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很熟练地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而且有相当一批学生也能熟练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学习,在公开课中使很多老师连连称奇,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习的整合。再比如,现在很多非英语老师也能使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对话,部分学生也喜欢在课外与非英语学科老师用英语聊一阵儿,但英语老师发现老师们的英语口语有不够规范的地方,就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校园英语口语建设”作为学科项目建设,目前已经编辑出了《校园英语口语系列》,分双语教学的、班会的、集会的等多种场合的诸多主题。这样就促进了全校的英语学习和使用水平。
  
  三、 网状管理:“问题解决”校本教研模式
  
  在自诊、会诊教师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学校教科处就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的真实问题,由此就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并根据各学科的学科项目建设选择学校在某一阶段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和方法。由于问题是真实的、是有实际价值的,也就能得到教师的真正支持和欢迎,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就容易调动年级组、教研组和教师的参与,从而形成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目标的校本教研网络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新学年开始时,通过自诊会诊,老师们普遍觉得怎样实施探究性教学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历史组和物理组的学科项目建设都以学科探究性教学为重点,这也确实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热点和实际问题。为推进教研组和教师的研究,教科处就组织以探究性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全校公开课、学术沙龙、专题报告和讨论,在每一项活动中,老师们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效果当然比被动参与要高得多。
  
  四、 整体推进:逐步提升小课题研究的水平
  
  老师们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逐渐产生了学习的需求,学校就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专业理论书籍,夯实教师在“小课题”领域内的理论基础,以站在更高层面来审视课题,促使教师实现对研究课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由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普遍订阅了三种以上专业刊物。同时学校还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小课题研究”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研究活动,为“小课题研究活动”导航。
  同时,学校非常注重小课题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学习。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和成功的经验,在信息时代,对身边经验和成功案例的熟视无睹或者无动于衷是对宝贵资源的最大浪费。聆听小课题研究成功者的报告,让教师了解自己研究的课题的价值,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教学研究,能够少走弯路。同时,为了促进教师个体反思和教师群体反思的有效结合,我们开展了同课题研讨课、观摩课、座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老师们兼收并蓄,积极吸收、消化同行的教学成果,为我所用,主动建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并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为鼓励和推动学校小课题研究,使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从而使教科研真正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个人小课题提升为“个人课题”在校内立项,并积极向上级教研部门推荐立项。“个人课题”是教师个人提出的,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研究过程有教师个人的相对自由,包括课题选择和课题运作,研究的主动权在教师自己的手里,进度的快慢和方法的选择由自己决定,又直接来自于教学实践,切合教师的实际需要,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整个研究过程体现的是“问题就是课题、对策就是研究、收获就是成果”,从而使教师对教育科研更亲近、更有热情,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得以大大增强。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