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生物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曹冬林




  在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和会考中,加大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表述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理科综合考试中的实验设计题,要求考生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把实验过程、结果等描述清楚。写作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写作,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一定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单纯的阅读、记笔记相比,学习效果大不一样。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使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以学生熟知的生物素材或背景为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一、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1. 课堂写作小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生通过运用口头语言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论自己的体会、接纳他人的思想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如果将这些口头语言表达内容加以适度引导,就可转化为写作,这就是课堂写作小练习。
  课堂写作小练习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课时的多少及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适度把握。如在讲述“生态环境”一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描写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再如在绪论课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特征,顺势引入新课题。在实验课上讲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要求学生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来检测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课堂写作小练习要从最简单的写作训练开始,如对某一观点的赞成或反对意见、学习的体会等,然后再不断地提高要求,逐渐达到小论文的要求,要求一段文字有中心论点,有论据,并有一定的格式。
  
  2. 课后综合写作训练
  课后综合训练往往出现在完成一节、一章或全书的教学任务之后,针对整节、整章或全书内容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课后综合训练可以以书中已经学过的具体生物知识为背景或素材展开,如在讲述完“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后,要求学生围绕最初的生命是什么,写一篇小论文,有些同学在课后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写出了“是先有鸡然后有蛋”的生物小论文,该文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我们还专门为他开了一节专题研究汇报会,让这位同学主讲,效果非常好,后来,这篇小论文参加了生物学小论文评比,获得了全国二等奖,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习。
  
  3. 科学讨论会
  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我们进行了科学讨论会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讨论会的具体操作如下。
  确定主题主题由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确定。选择的主题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兴趣。主题主要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现象的探究;可以是证明了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撰写论文教师确定主题后,向学生布置主题,并提示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介绍有关书籍、杂志和网站地址。如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主题中,笔者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些资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长素的作用机制,以及生长素的应用等资料,提出论文撰写要求:任选其中一项内容进行撰写,体裁为科学说明文,要以科学事实为主(不限于课本),可以做出合理的推理,但必须行文逻辑清楚,字数不少于2000字,题目自拟。主题布置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在仔细阅读教材,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写出科学小论文,完成后上交。
  检查交流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科学小论文进行批阅,写出评价语。对写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写作态度不认真的同学进行教育。从中选出35篇质量较好的小论文,进行指导修改,重点纠正其中的一些科学性错误,然后由论文作者打印,交由教师印发给全班同学,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学习。
  答辩准备要求每一位同学对印发下来的论文进行认真研读,对每一篇论文设计出35个问题,并整理成文字,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给教师,并把问题编号,准备在科学讨论会上质询作者。同时,论文作者也要预先设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答辩的准备。
  课堂答辩课堂答辩由学生干部主持,教师做好指导工作。为节约时间,论文不再宣读,论文作者依次上台接受质询。在答辩时,先由学生提出事先准备的问题,然后作者依次给予问答,答辩后留出时间自由答辩。在答辩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进行补充或纠正,发表正确意见。
  
  4.课前演讲
  在课前留出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演讲内容随上课内容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研究决定,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但要求学生自己撰写,字数在1000字左右,演讲前三天学生把演讲稿交给教师审阅,对其中的语法、科学性等方面的错误进行修改和纠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上台演讲。
  
  二、写作能力的评价
  
  1. 评价原则
  科学性原则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科学性是自然学科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生物教育中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首要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生物学术语和符号是否符合生物学表述习惯,阐述和运用的生物学知识、方法和观察是否科学,推理是否合理等。
  反复修改原则因为修改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自我评价过程,在生物教学中,由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大的写作练习进行反复修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鼓励性原则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目标就是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培养学生用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自信心。所以,在评价学生写作能力时,应尽量发现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如,生物学术语表达恰当、分析问题比较透彻等,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
  
  2. 评价内容
  作品语言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因为语言是作品的第一要素。语言凝练、表述科学、得当、连贯、得体,反映了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技巧比较强,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也比较强,反之语言(口罗)唆,词不达意,说明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差,对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不够好。
  作品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写作中,如果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没有科学性,即使内容和思想浑然一体,也不能算作一篇好作品。如作品内容的中心不突出,内容没有围绕中心展开,则作品不能称之为作品。优秀的作品应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组合。
  作品结构的完整性和条理性结构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反映了一个人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层次性。一篇优秀的作品应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段落过渡自然有序。
  
  3. 评价方案
  评价是为目标服务的,好的评价方案可以促进这项工作顺利而持久地进行下去,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具体评价时,应依据上述原则,根据写作形式,针对上述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如在课堂写作小练习中的评价,主要采用口头评价为主,随时给学生以评价。在科学讨论会中师生一起根据学生在答辩中的表现,采用一人一票的形式,按得票多少,评选出优秀论文奖、最佳辩手和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者等。
  参考文献
  [1] 周炳渠.生物学表述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教学,2001(3).
  [2] 杨爱玲.试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写作能力培养.地理教育,2003(9).
  [3] 罗德新.导自由表达 促个性发展.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13).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