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对读图时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作者:李 明 张智青




  长期以来,纯文字版的文本(下简称为“文本”)阅读一直是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形成和青少年审美追求的变化,目前中学生的阅读对象悄然发生着变化:图形、图片正在逐渐取代文本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体内容,读图已是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读图时代的到来,正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读图时代的特点
  
  近十年来,图文书(相对于纯文字版)的兴起成了引人注目的新景观。不仅漫画、卡通、大型画册、少儿类图书中图文书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而且,历来为纯文字版的学术类图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图文本。有关人士认为,市场上流行的图文书可粗略分为三大类:(1)以绘图或图片为主要表现方式,以文字作为补充的图书。其代表形式是漫画、卡通读物。这类图书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广大读者中风靡。近十年来畅销的有《丁丁历险记》、《加菲猫》、《史努比》,还有都市系列漫画《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世界连环漫画名著系列《施密特漫画集》、《父与子》以及《蔡志忠古典漫画》等。(2)图片、文字互相辉映与阐释,所占版面基本持平的图书。自1996年底出版的《老照片》以及1998年的《黑镜头》之后,一时间,衍生出大量以图片为主题的出版物,各种“镜头”、“老照片”几乎泛滥成灾。(3)21世纪后出现的大量关于建筑、绘画、艺术、电影、摄影的图文并茂的插图书,如《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带一本书去巴黎》、《画室里的风景》、《藏地牛皮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等都是成功范例。受到中学生追捧的主要是第一类以绘图或图片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图文书,其中以卡通画最受中学生欢迎。
  图文书的迅速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的阅读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或精美或形象或可爱的图画很符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能激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简约、明了的文字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画易于理解和接受,其娱乐性、消遣性给读者以轻松愉快感;跳跃性的情节发展、简单的文字给人自由的想象空间。如卡通画基本上没有成段的语言叙述,以画连成故事,无论旁白还是主人公自述都很简单,句子很短;同时卡通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逼真。此外,富于童话式想象力的情节、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以及充斥全篇的滑稽与幽默,使卡通漫画不仅成为新生代的阅读首选,同时成为“读图一代”的催化剂。
  
  二、长期读图对中学生阅读的负面影响
  
  但与此同时,图文书的流行也给中学生阅读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1.长期读图,退化了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
  图文书以娱乐消遣为主,多以图画连成故事,甚至不用读文字,有的干脆以图画为主体,文字可有可无,读书成了读图,而长期的读图会逐渐淡化了中学生的文字意识。文字意识包括对字、词、句、文意的理解领悟,有对文字运用的推敲、揣摩,借文字描述而展开的丰富想象,由文字而生发出来的美感和启迪。如读到“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时会在无尽的遐想中,看到了旖旎的江南春景;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的意境中能感受到游子不尽的羁旅愁思;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能看到一个徘徊独行的孤苦妇人……。已故诗人海子咏叹“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这里有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兰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的玫瑰,即便在最寒冷的冬天里也让人觉得温暖;这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文字,一如铁骨铮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播撒一地的绿荫,让人感到彻骨的清凉、彻骨的清醒……”而这些文字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文字意识时才能体会到,大量的读图恰恰会弱化对文字的理解力。我们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着重培养中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缺乏文字意识,中学生理解、分析、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2.长期读图,束缚了中学生的阅读想象力
  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中学生在阅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只有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图文书因为有了图画而显得更加直观,人物形象真切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表情、动作一览无余,环境、场景清清楚楚,但也正因为如此而束缚了中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图画的出现,却将人物形象、场景情节给固定下来,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清楚地呈现在眼前,减弱了读者想象的动力,使得想象空间萎缩,最后可能会趋同于一种形象。有专家认为,文字比图画更能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需要通过想象去体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去补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需要我们借想象去领悟。想象力是阅读的基础,但图画却因它的具体、直观而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失去了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3.长期读图,削弱了中学生的深刻感悟力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工作压力的日趋增大,现代人在不自觉中追求轻松、惬意,热衷于无需付出思考即可轻松获得快乐的阅读,热衷于对浅层快感的追求。图书市场上图文书正日益受到青睐:王朔将其旧作《看上去很美》改编成“现代新派连环画”,海岩的作品《玉观音》等也正在改编之中……图文书的流行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把这类图文书看作是快餐文化的一种,很多人在选择图文书的同时,是选择消遣、轻松和娱乐。
  在这种快餐式的阅读中,会放弃通过文学作品引发的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人生真谛的探寻,无法去感知真正的艺术魅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认为,图文书的畅销,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建构,人们从中获得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在这里,图片遮蔽了文字,游戏取代了阅读,娱乐替代了思考。人的心智的成长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推敲,人们不应该放弃思考而单纯追求感观的享受。只看图片,不能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境界,不能看出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当然更不能领会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文以载道,文字背后隐含的人生的思考、道德的衡量、价值的追求是我们要细细体会的。透过文字我们看到社会的真善美,去感受生命的真谛,能感悟到人生意义之所在,然而这种深层次的阅读是读图难以企及的。
  
  三、阅读教学方式应有改进
  
  尽管读图势不可挡,但从历史角度和整个社会来看,文本阅读还是第一位,读图只是语言文字的一种异化形式而已,是文本阅读的时空拓展。读图的盛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读图,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1.正确处理文本阅读与读图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以文本为主体,拒绝甚至排斥读图。固然文本阅读所具有的深刻性、思想性是读图无法比拟的,但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阅读不可能脱离社会阅读影响而存在,中学生对阅读主体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的影响,所以与其排斥读图,不如把它引入课堂,让读图为读文服务,以读图为契机去激发中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文本阅读涉及古今中外各类作品,中学生由于生活面狭窄而缺乏体验,对许多文学作品产生强烈的疏离感,这样无形给文本阅读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我们可以利用读图丰富中学生的表象,以弥补经验的空白。如《庄子》的《逍遥游》《疱丁解牛》等比较晦涩难懂,蔡志忠的漫画将这些文章通俗化、形象化,在读图基础上再去读文,会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望而却步。目前许多古典艺术、精英文化等正不断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像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都在“图画”之列,这相当于找到了一条让孩子亲近世界名著的渠道。中学生可以先通过读图去了解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以激起阅读的兴趣,再与文本阅读亲密接触。
  

[2]